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答】(1)简介:《教育过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的代表作。
(2)内容:全书分为引论、结构的重要性、学习准备、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学习动机、教学辅助工具六个部分。在书中,布鲁纳主要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等主张。
(3)评价:《教育过程》一书,被誉为“现代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布鲁纳作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国界。他在书中提出的“发现法教学理论、发掘学生智慧潜力、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主张,正日益为各国教育界所认识,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2.教育均衡发展
【答】(1)简介: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教育均衡发展现阶段主要指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
(2)具体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均衡,主要指经费、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另一个是纵向均衡,主要指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均衡。
(3)意义: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注意: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统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
3.壬戌学制(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教学设计(见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5.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答】(1)简介:这一原则由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是集体教育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2)内容: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也就是说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每个个体。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3)评价: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6.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答】按照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二者合称为正式教育。
(1)正规教育: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活动,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具有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制度化的特点,最有利于促进国家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效率。
(2)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外的各类教育活动,如扫盲教育、技术培训、政治学习、业务训练、专题讲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它与正规教育相对,具有未充分制度化、未常规化、结构松散、组织灵活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一起构成终身教育的体系。
二、简答题
1.试举一例你所熟悉的校本课程,从校本课程内涵的角度加以简要评述。
【答】清华附小开设的丁香戏剧课程是该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该校认为,戏剧是儿童的第二重生活。因此,该校开设了专时专用的戏剧课程,对儿童进行全人格的审美雅趣素养教育。该校的校本戏剧课程内容包括校史剧、主题情景剧、经典读本剧等。它按学段划分,低学段侧重课本剧,中学段侧重校园剧,高学段侧重校史剧。
(1)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研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清华附小开设的丁香戏剧课程正是在符合国家课程的标准下由该校教研团队的教师们所共同创设的适合儿童的个性课程。该课程是专门针对清华附小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并且注重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同时,在教育部所颁布的核心素养基础上,该校结合本校的历史文化提出了“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五大校本核心素养,而丁香戏剧课程的开设正是以提升学生审美雅趣为目标。由此可见,该校校本课程是依据该校的办学理念开发的,这也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
(2)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要有利于适应本校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国家课程管理的灵活性,做到了因地制宜。清华附小的戏剧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满足了该校学生的需要,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当今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见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见2012年西南大学真题)
4.简述“朱子读书法”。(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结合中小学教育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作用。
【答】(1)含义:德育的课程分为直接的德育课程和隐性的德育课程。直接的道德教学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比如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间接的道德教育即隐性的德育课程,是指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程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和学校集体生活等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的教育。
(2)隐性课程的作用:在传统道德教育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课堂上教师以灌输的方式,将道德规范、原则、价值以知识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的作用下,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隐性的德育课程则凸显了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自觉内化为内在的道德规范。
(3)隐性课程的途径:教学育人(道德课程以外的其他学科课程,如语文课等);指导育人(如班主任工作、职业指导、就业讲座、心理咨询等);管理育人(如校风建设、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守则、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等);活动育人(如劳动教育和各种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环境育人(如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生活等)。
(4)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策略:
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应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舒适之感,引起学生对学校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②重视教师的思想觉悟建设。当下的教育倡导全员育人,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不再只是对思想品德、政治教师的要求,而应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要想使德育形成合力就要重视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③重视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是指班级和学校教育中的领导机制、规章制度、领导风格、教学组织形式等存在的非预期的德育影响。良好的学校制度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师生关系为例,民主型的教师更有利于创设一个平等、友爱的班级,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专制型的教师则与之相反。因而,重视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有效途径。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据此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见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试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试论述永恒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见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