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在我国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以蔡元培为代表。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他认为教育以人为本,而政党以事业为本;教育求远效,而政党求近功,二者在方向上就有矛盾。再加上执政党的更换以及党内政策的变幻不定,教育不得不跟着变来变去,是无法办出成效的,所以教育应摆脱政党的控制。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而宗教趋于保守,尤其是教会学校借办学诱使青年信奉基督教,更是害人不浅,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
蔡元培认为教育独立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人,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愿望。
◆易考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二、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以法国的爱尔维修为代表。他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人非生而有善恶贤愚之别,人的性格取决于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但又认为改变社会环境,只需从立法和教育着手。好的立法和教育即可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趋于一致,而立法和教育的好坏,又取决于立法者和教育者,因而主张教育万能。
他把教育的主导作用看成是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展它的主导作用,又把教育看成是不按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任意决定人的发展,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别,因而是错误的。
◆易考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三、人力资本论★★★(2011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在其《人力投资—一个经济观点》一文中首次阐述了他的人力资本理论,即: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和人力资本。体现为机器、厂房、设备等物质形式方面的资本是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体力等形式方面的资本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人的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过去投资的现行价值,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人们用在教育、卫生以及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国内迁移方面的直接费用,乃至为了获得高层次教育而放弃的收人,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是教育资本,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用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篮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发展更为迅速。
◆易考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四、筛选假设理论★★★(2018年统考单选题)
1973年迈克尔、史潘斯在其发表的《筛选假设一就业市场信号》一文中阐述了这一理论。筛选假设指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求职者,以便将他们安置到不同岗位的装置理论。这种理论把教育视为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雇主识别能力不同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1.基本假定前提: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投资
雇主由于不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因而雇用的决定便成为一种不确定的投资,成为一种风险投资。但雇主可以通过个人属性和特征间接地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
2.信号和标识
求职者的个人属性可分为两类:信号与标识,年龄也属于标识。标识:可观察到但不能改变的个人属性;信号:可观察到的隶属于个人并且可以改变的属性;信号和标识可以表明一个人的生产能力。
3.教育成本与能力呈负相关
每个人的能力是固有的,而且是不同的。教育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支付同样的成本,能力较高的人能够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较低的人只能获得较低的教育水平,结果是得不偿失。教育水平是反映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是雇主鉴定求职者能力,筛选求职者的装置。
4.工资与教育信号关系的调整和均衡
能力高的人,在职培训所需的成本较低,但生产率却较高,因而雇主支付他们较高的工资。由于教育水平反映了求职者的能力,因而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雇主付给他们的工资也越高,反之亦然。
◆易考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采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指出劳动力市场由于种种制度性力量的影响而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在劳动力市场的不同部分里,教育与工资有不同的关系。该理论在其最简单形式上以“二元论”著称,故又被称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组成。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职业有保障等特点,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则往往是工资低、待遇差、就业不稳定、条件低劣、要求苛刻的工作。两个市场之间具有相对的封闭型,它们之间的人员很少相互流动。
该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收人正相关的论断,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而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易考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