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2013、2014年统考选择题、2018年统考单选题)
人的身心发展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其独特的个性之中,还有共同的一般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的顺序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不仅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而且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也是如此。例如,就身体的发展而言,是按着“从头部到下肢”和“从身体的中心向边缘部位”进行。就认知过程的发展而言,是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又是具有阶段性的,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将发展推进到新阶段。在每一阶段心理的发展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阶段性是相对的,每一阶段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持续发展的关系。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三)发展的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的。
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可能不同;(2)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质量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从整体上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个体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2)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的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放矢地及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易考题型:选择题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地前进。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3.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最佳的教育。
提示:此部分知识可以与“教育心理学”部分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进行复习。
◆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