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特点是儿童产生了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仅仅局限在儿童已有的经验范围内。脱离了经验,童年期儿童就不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获得对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认识。
1.整个童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关键年龄(小学四年级,10~11岁)。
3.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但是有待完善;9~11岁时表现出辩证思维的萌芽。
4.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在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三方面。
(二)元认知及其发展
1.元认知概述
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有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1)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
(2)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3)元认知监控:是运用自我监控的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做、如何做。元认知的监控过程包括制订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2.元认知的发展
(1)元记忆的发展
元记忆是元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主体对记忆活动和记忆过程的知识和监控,即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①元记忆知识的发展
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元记忆知识,5岁儿童意识到识记一个短的词要比识记一个长的词容易,识记自己熟悉的物体比识记生疏的物体容易,记住昨天发生的事情比记住上个月发生的事情容易。但学龄前甚至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的元记忆知识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记忆能力。
②元记忆监控的发展
年幼儿童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记忆,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学习的程度,中小学生的监控判断呈现波浪式发展。12岁和15岁时出现两个高峰点,每个高峰点出现之前都有一个准备期。
(2)元理解的发展
元理解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阅读理解活动及其各种相关的主客观因素的认知、监控和调节。元理解也包括元理解知识和元理解监控两个方面。儿童元理解监控能力的发展既存在着年龄差异又存在着个体差异。
(3)元学习能力的发展
元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示,而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新地对其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种学习能力。
儿童的元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2岁的儿童就可以对自己的语言学习进行自我调节;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他们经常自发地练习和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法和对物体的命名。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