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获得社会自我。发展存在两个高峰:1~3年级和5~6年级。
1.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儿童的这种认识也有很大具体性、绝对性。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小学阶段儿童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表现出以下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原则性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发生在幼儿阶段,在小学阶段有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自尊心上。
(二)社会认知和交往技能
1.社会认知
(1)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呆板到灵活;从对自己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对他人及长远利益的关心;从对事物的具体思考到抽象思考;从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性想法。
(2)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观点采择,是指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儿童7岁时已克服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因此,该能力在童年期有明显发展。
塞尔曼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表明,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存在五个阶段。
①阶段0:3~6岁,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观点的不同。
②阶段1:6~8岁,社会信息角色采择,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
③阶段2:8~10岁,自我反省角色采择,能考虑他人观点,但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④阶段3:10~12岁,相互性角色采择,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⑤阶段4:12~15岁,社会和习俗系统角色替换,能利用社会标准和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
弗拉维尔认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存在阶段;②需要阶段;③推断阶段;④应用阶段。
(3)社会关系的认知
达蒙研究了4岁以上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阶段,将其分为了三个水平:
①水平0:4~7岁,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
②水平1:7~9岁,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
③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服从既可以自觉自愿,也可以被迫。
(4)相互社会化
父母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儿童也会促进父母的社会化,这种双向作用称作相互社会化。成人不能像注射疫苗一样把自己的规范传递给儿童,儿童也不会机械地重现他们的所见所闻。社会化的相互作用具有双向的效果,它既改变儿童,也改变与儿童接触的他人。将教师和父母看作仅对儿童具有单向社会化影响的观点是缺乏动力性和失之偏颇的。
2.交往技能
(1)亲子关系
①交往的时间和内容发生变化。
②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③冲突减少,产生冲突时能够共同解决冲突。
④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6岁以前,父母控制;6-12岁,父母儿童共同控制;12岁以后,儿童控制。
(2)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①友谊的发展特点:亲密性、稳定性、选择性。
②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已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③同伴团体的基本特点:以一定的规则为基础,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准,限制成员的归属感,发展了使成员朝向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④塞尔曼儿童同伴友谊发展五阶段:
第一阶段:3~7岁,无友谊概念,儿童间是暂时的游戏同伴关系。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此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5岁以后,最高阶段,认识到友谊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敬的基础上。
(3)师生关系
儿童对教师的态度从绝对服从逐渐转变为辩证的批判,同时,教师期望对学生有广泛影响(罗森塔尔效应)。
(三)品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协调性
(1)逐渐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渐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品德发展中存在关键期或转折期(三年级下学期前后,9岁左右)。
2.道德动机的发展
从服从向独立发展;从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逐步产生道德动机的斗争。
3.道德意识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6~7岁的儿童从行为结果进行道德判断,10~12岁的儿童更看重行为的动机,9岁左右,大体是由效果判断向动机判断的过渡阶段。
在我国,7岁时主观判断(动机判断)已明显发展,9岁时的主观判断已占绝对优势,从外部客观判断到内部主观判断的转折年龄在6~7岁。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