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1-02 15:57:38  |  关键词: 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4~10岁)

第一水平的儿童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权威人士的道德规范,遵循获得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这一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避免惩罚阶段,亦称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儿童专注于行为后果,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避免惩罚、得到奖赏。

阶段二:相对功利阶段,亦称工具目的定向阶段。儿童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以被满足的程度来评价行为。

2.习俗水平(10~13岁)

第二水平的儿童将权威的标准加以内化,他们服从法则以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这一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三:寻求认可阶段,亦称“好孩子”定向或人们相互合作阶段。儿童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会根据行为者的动机、特点以及当前情境评估行为。

阶段四:顺从权威阶段,亦称“好公民”或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儿童开始考虑社会体系和良心、自己的责任,显示出对较高权威的尊重,并力图维持社会秩序,他们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权威,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

3.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

第三水平的儿童有了真正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完全内化,儿童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进行选择。这一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五:法制观念阶段,亦称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人们以理性方式思考,重视多数人的意愿和社会福利,认为依法行事是最好的行为方式,人们认识到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不可更改的。

阶段六:价值观念阶段,亦称个人良心定向或普遍道德原则阶段。人们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行为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

科尔伯格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所有这些发展时期,事实上,有些人直到成年也没有超越寻求认可阶段或顺从权威阶段。

顺口溜:

科尔伯格两难法,道德三层六阶段。六个阶段节节高,不是人人都可攀。

四到十岁习俗前,着眼结果外控制。遵从他人躲惩罚,天真利已微功利。

十到十三习俗中,服从法则更社会。好孩子们求认可,维护秩序从权威。

过了十三习俗后,道德观念全内化。社会契约重法制,遵从良心有价值。

(二)反社会行为

1.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是和亲社会行为对应的社会行为,是侵犯行为发展到青少年时期的高级别体现。其原因在于青少年期的冲动和这一时期个体已经具备的一定能力。国外研究表明,13~14岁的青少年犯罪率最高。

2.反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模型

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认为,个体对沮丧、愤怒、挑衅的反应并不依赖于出现于情境中的社会线索,而是取决于个体对社会线索的加工和解释。帕特森的高压家庭环境理论认为,高度反社会的青少年往往经历高压的家庭环境。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