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C.教育怎样培养人 D.教育的制度
2.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教育目的的主张体现的思想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效益论 D.教育无目的论
3.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德育、智育、体育
B.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D.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 B.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的指导原则
C.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 D.教育目的规定教育方针
5.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 B.卢梭和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和涂尔干 D.卢梭和涂尔干
6.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7.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C.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
8.1958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指( )。
(1)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必须为工农服务
(3)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9.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A 5.B 6.C 7.C 8.A 9.A
二、简答题
1.答: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的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入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社会根源的,换句话说,教育目的的制定是有其客观依据的。制定教育目的的社会依据有以下这些:
(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通过教育培养人,人也成为一定生产过程的物质承担者。但教育所培养的人进入直接生产过程时,则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2)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总是由统治阶级根据其阶级利益而制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的目的必然受制约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影响和制约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目的的制定必然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
需要指出的是,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可以不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相反,对受教育者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总之,教育目的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社会对人提出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教育目的才能很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