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经典性条件作用说”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把食物(无条件刺激)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伴随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如铃响,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条件刺激)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条件反应)。
巴甫洛夫发现学习的主要规律有:
(1)消退现象:经典性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反应强度会逐渐降低以致消失。
(2)自然恢复:消退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如果此时在条件刺激后紧跟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会得到最大限度恢复。
(3)泛化:经典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4)分化: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能导致对非常特定的刺激反应。
(5)恐惧性条件作用:以对有机体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
(6)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与另一个中性刺激结合形成新的条件作用。
(7)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对具体事物(如灯光、铃声等)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对语言和文字等抽象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类所特有。
2.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率和近因律。根据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根据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