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及类型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是一种客观条件,要求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即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该学);
②内部条件:是一种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愿学)。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能学)。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真学)。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②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
③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包括非概括性学习和概括性陈述,前者表示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后者表示若干事物直接的关系。
2.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1)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具体存在三种同化策略:
①下位关系:新学习的内容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有两种形式:
A.派生类属:新内容可由已有内容直接派生,或仅仅是命题的例证。
B.相关类属:新内容扩展或限定已有命题,使其精确化。
②上位关系:学习了一种可把一系列已有观念类属其下的广义新命题。
③组合关系:同级别的内容互相影响,在相似性中寻求共同的模式。
(2)先行组织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先行组织者有陈述性和比较性两种。
(3)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他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所学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科书或教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教学遵循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序列原则、巩固原则。
评价: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大量采用,它近乎传统教学,在教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它给学生提供好的方法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