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动机理论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1-06 10:52:38  |  关键词: 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习的动机理论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动机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学习的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划分: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①高尚的、正确的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②低级的、错误的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进行划分: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①近景的直接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此类动机作用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

②远景的间接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此类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进行划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①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持久的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②具体动机则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此类动机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此类动机主要受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叫情境动机。

5.根据奥苏伯尔的标准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三)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认为强化不仅可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也可以解释动机的引起,该理论认为:

(1)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和作用。

(2)个体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的联系,强化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3)强化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马斯洛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为缺失性需要,后三种为成长需要,缺失性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更好地生活。

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因为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在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性需要是爱和自尊。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1)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人的内在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

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且是个体的一种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类有机体一直在争取自主性、自我决定感与他人归属感以满足胜任感、自主性和归属感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而且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这样才能真正地对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

自我决定的研究强调内部动机,也关注外在动机是如何影响内部动机的。它认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抵消。

德西把人类行为分为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前者基于对需要的认识,特点是设计和选择行为;后者则是受外在刺激的控制,是无动机的。

(2)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提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有重要作用。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①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②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前者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断,这种推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③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是成就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

④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四种途径:个体(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3)自我价值理论

科温顿认为,当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人类会竭力维护。人类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这种通过保护和防御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就是自我价值动机。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人们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如果成功难以追求,则以避免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

该理论采用四象限模型将动机类型划分为四种:高驱低避型(成功定向者)、低驱高避型(避免失败者)、高驱高避型(过度努力者)、低驱低避型(失败接受者)。

(4)成就动机理论

①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目标活动的一般倾向。成就动机和一个人的抱负水平有关,可分为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两部分。一个人趋向目标的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而决定。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则这个人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则会尽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②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对麦克里兰的发展)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避免失败的倾向由避免失败的动机、失败的可能性与失败的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

Ta=Ts-Tf=Ms×Ps×Is-Mf×Pf×If(Ps+Is=1,Pf+If=1)

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强,两者存在互补关系,即I=1-P。由此可推出,若Ms>Mf,则Ta为正值,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若Ms<Mf,则Ta为负值,且当Pf=0.5时,动机强度最小;若Ms=Mf,则Ta为0,此时不会出现追求目标的行动。

③奥苏伯尔成就动机构成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合成概念,不是单一的概念,成就动机包括三种成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他认为,学生所有的学业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进行解释,这三种成分的比重由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人格等因素决定。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不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它具有三个条件: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有依附性;学生从赞许中将获得一种派生地位,享受到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动机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