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概述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一)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才能促进学习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研究“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二)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课程理论研究在当今表现得相当活跃。由于对课程和教学两个概念理解不同,也由于文化传统特别是教育传统的影响,至今对两者的关系学术界仍未有比较一致的见解。其中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大教学小课程,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教学之中,从而教学理论包含课程理论。其突出代表是苏联教育家,我国一些学者也待相同观点,课程理论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制和改革。
另一种观点是大课程小教学,认为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广于教学,教学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教学理论只是课程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看法在北美比较普遍。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行为。
此外,课程与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胎连式”关系,“课程一教学”一词已被人们接受,并且被广泛采用。
◆易考题型:简答题
(三)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教学理论的起源、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期
从教学产生到公元16世纪。主要教育家有孔子、苏格拉底、昆体良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们十分重视教育内容、学科等问题,教学的主要观念从职能主义发展到宗教道德主义再到人文主义,教学认识成果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领域,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尚不突出。
2.建立期
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主要教育家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扩展了教学问题领域,出版了一批教学论专著,教学理论基础从哲学思辨走向心理学实证。
3.繁荣期
20世纪至今,代表性的教育家有杜威、蒙台梭利、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罗杰斯等。主要特点是:教学问题扩展到价值领域,出版了一大批不同流派的教学论专著,教学理论基础心理学化,课程论从教学论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现代教学媒体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代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当代教育正在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换。当代教学观念的重心转移主要表现在: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既成向重视创新转变。
◆易考题型:选择题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13年厦门大学简答题)
1.代表人物
20世纪初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其中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影响最大。
2.主要观点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剌激的系统控制。
(3)程序教学的方法。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另一种是“分支式”。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1.代表人物
20世纪中期在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2.主要观点
(1)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2)动机—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布鲁纳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3)教授学科基本结构。
(4)倡导使用发现法。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C2014年统考选择题)
1.代表人物
20世纪60年代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2.主要观点
(1)促进全人的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的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2)促进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意义学习方法。
(3)发挥教师的促进者作用,建立真诚、接受、理解的师生关系。
提示:在学习主要的教学理论和各种流派的主张的时候,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教学加以评价,凡是涉及各种理论和流派的知识,考生都要识记相应的代表人物,能够分析各种流派的利和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易考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