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学习实验”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学习实验
(一)条件性学习实验
1.经典性条件反射(巴浦洛夫)
在实验中,无条件刺激(鸡腿)引起无条件反应(口水),当条件刺激(铃声)相继或同时伴随无条件刺激出现一定次数后,条件刺激的单独出现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应,即形成了条件反射(听到铃声流口水)。
2.操作性条件反射
(1)桑代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
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它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强化物”(如鸡腿)只在动物先作出一个适当的反应后才呈现。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进行行为塑造及行为矫正,主要包括逐步强化法、消退以及系统脱敏法。
3.反馈学习实验
米勒用奖赏的方法证明,没有任何随意肌为中介,内脏活动也能形成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同样,人也可以通过反馈学会控制内脏反应、皮肤电反应、脑电变化等。
(二)认知性学习实验
1.顿悟实验
苛勒的黑猩猩实验。黑猩猩用短棍够取长棍,再用长棍够取食物的实验;黑猩猩用垒木箱的办法摘取天花板处的香蕉实验。
黑猩猩能够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是产生了顿悟。
2.认知地图实验
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实验,包括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3.人类的迷宫学习实验
人类的迷宫学习是人类动作学习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
(三)其他
内隐学习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这种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但是不能外显地把这种规则说出来。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四种:
(1)人工语法范式
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雷伯首次提出。该范式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被试通过内隐学习预期能习得的知识,而被试是否发生内隐学习,是从分类操作任务的表现来衡量。
(2)序列学习范式
在实验中呈现先后顺序上具有规则的刺激模式,考察被试是否发生对序列规则的学习。包括序列反应时任务、矩阵扫描任务、序列预测任务。
(3)复杂系统控制范式
由布罗德本特提出,用于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内隐学习。
(4)信号检测论范式
以分类操作任务为主,把符合规则的刺激与不符合规则的刺激分开,将分辨力指标与反应倾向指标区分开,为内隐学习效果度量提供了更有效的标尺。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学习实验”,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