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脑挫裂伤”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脑挫裂伤
一、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2)症状和体征:
①伤及脑皮质功能区,可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与伤灶区功能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或体征,
如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
②运动区损伤出现锥体征、肢体抽搐、偏瘫等,若仅伤及额、顶叶前端等“哑区”,可无神经系统缺损的表现。
(3)头痛、呕吐。
(4)颅内压增高。
二、辅助检查
首选CT检查,MRI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床头抬高15°〜30°,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进行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应用抗菌药;进行镇静、止痛、抗癫痫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釆用脱水、激素或过度换气等治疗脑水肿。
(3)应用营养神经药物促进脑功能恢复。
2.手术治疗
四、护理
1.护理评估
(1)详细了解受伤过程,如暴力大小、方向、性质、速度,患者当时有无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无逆行性遗忘,受伤当时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外漏发生,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既往健康状况。
(2)初步判断是颅伤、脑伤或是复合损伤,患者头部有无破损、出血;了解现场急救情况;了解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征象;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意识状态、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
(3)了解X线、CT以及MRI的检查结果。
(4)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其对伤后功能恢复的疑虑,家属对患者的支持能力程度。
2.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脑损伤后高代谢、呕吐、高热等有关。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脑损伤后意识和肢体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痛、蛛网膜下隙岀血、癫痫发作、消化道出血。
3.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深度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血污;开放气道;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湿化气道,避免呼道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使用抗菌药防治呼吸道感染。
(2)加强营养:
①肠内、外营养: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
②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便于及时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和配方。
(3)预防和护理并发症:
①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消瘦者伤后初期及高热者常需每小时翻身,长期昏迷、一般情况较好者可3〜4小时翻身一次;
②泌尿系感染:必须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尿管的过程中,加强会阴部护理,夹闭导尿管并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5日,需长期导尿者宜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以减少泌尿系感染;
③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
④暴露性角膜炎:眼睑闭合不全者,给予眼药膏保护,无须随时观察瞳孔时,可用纱布遮盖上眼睑,甚至行眼睑缝合术;
⑤废用综合征:保证患者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按摩2〜3次。
(4)消除脑水肿:
①抬高床头15°〜30°;
②损伤后3天左右,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继发性病变;
③遵医嘱采用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如脱水、激素、过度换气或冬眠低温治疗等;
④避免造成颅内压骤然增高的因素,如躁动、呼吸道梗阻、高热、剧烈咳嗽、便秘、癫痫发作等,及时处理这些因素。
(5)蛛网膜下腔出血: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作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排除颅内血肿以及颅内压增高、脑疝后,为解除头痛可以协助医生行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
(6)外伤性癫痫:采用苯药物预防发作,发作时使用地西泮控制抽搐。
(7)消化道出血:遵医嘱补充血容量、停用激素,使用止血药和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避免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脑挫裂伤”,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