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膀胱损伤”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膀胱损伤
一、病因和分类
膀胱损伤的病因与分类见表4-27-2-1。
表4-27-2-1膀胱损伤的病因与分类
病因 | 分类 |
根据膀胱损伤是否与体表相通 | 1.开放性损伤 2.闭合性损伤 |
根据膀胱损伤的程度 | 1.挫伤 2.膀胱破裂:腹膜内型膀胱破裂;腹膜外型膀胱破裂;混合型膀胱破裂 |
二、临床表现
(1)休克。
(2)腹痛。
(3)血尿和排尿困难。
(4)尿瘘。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见肉眼血尿,镜下红细胞满视野。
2.影像学检查
膀胱造影可见造影剂漏至膀胱外。
3.导尿试验。
经导尿管注入液体200ml至膀胱,引流出的液体量明显少于或多于注入量。
四、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合并骨盆等损伤而致失血性休克时,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输血、输液、镇痛等,并尽早使用广谱抗菌药以预防感染。
(2)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
(3)合理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2.手术治疗
(1)对开放性损伤、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及严重膀胱破裂伴有出血、尿外渗,病情严重者,应尽早施行剖腹探查手术。
(2)腹膜内膀胱破裂,探查时应同时处理腹内其他脏器的损伤,分层修补腹膜与膀胱壁,并做腹膜外耻骨上膀胱造瘘,于耻骨后留置引流管。
(3)腹膜外破裂,手术时应清除外渗尿液、修补膀胱并做耻骨上膀胱造瘘。对血肿稳定者宜慎重,以免使趋于停止的出血再度活跃。充分引流外渗尿液,使用抗菌药预防控制感染。
3.处理并发症
合并结肠及直肠损伤时,应行膀胱及结肠造瘘,并彻底清创后修补膀胱及肠道损伤处,待伤口愈合后再去除膀胱造瘘管,封闭结肠造瘘。盆腔血肿应尽量避免切开,以免再次引发大出血,出血难以控制时可行选择性盆腔血管栓塞术。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①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及运动爱好等;有无膀胱损伤和手术史等;
②患者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暴力性质、强度和作用部位,就诊前釆取的救治措施及效果;损伤后是否发生腹痛,腹痛的特点、程度和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和进行性加重;有无血尿、尿痛或排尿不畅;受伤处皮肤有无破裂、出血、瘀斑及范围;局部有无肿胀及尿液渗漏;
③患者的血压、脉搏变化情况,有无休克的临床表现;
④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有无其他合并损伤;
⑤患者对自身伤情的了解程度,对并发症的恐惧、焦虑程度;患者和家属对所需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
(2)术后评估:有无继发出血及感染的发生。
2.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恐惧与焦虑 与外伤打击、害怕手术和担心预后不良有关。
(2)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膀胱破裂、骨盆骨折损伤血管出血、尿外渗或腹膜炎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4)排尿异常 与膀胱破裂不能贮尿有关。
3.护理措施
(1)减轻焦虑和恐惧:
①主动关心、帮助患者了解伤情,向患者解释目前釆用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取得其配合;
②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患者及时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2)维持体液平衡和有效循环血量:
①定时测量患者的呼吸和脉搏、血压,准确记录尿量,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内环境的变化情况给予合理输液,必要时输血,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同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①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了解血、尿常规检查结果;
②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性状及气味;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
③若发现患者体温升高、伤口疼痛、引流管内容物及伤口渗出物为脓性、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常提示有继发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应用抗菌类药物。
(4)加强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的护理:
①尿管:定时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清洁、消毒尿道外口;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周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验一次,遵医嘱8〜10天拔除导尿管;
②膀胱造瘘管:定时观察,保持引流通畅;造瘘口周围定期换药;每周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验一次,拔管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但拔管前需先夹闭此管,观察患者排尿情况良好后再拔除膀胱造瘘管,拔管后造瘘口适当堵塞纱布并覆盖。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膀胱损伤”,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