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知识点:心理测量的历史”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心理测量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
1.能力测验
(1)孔子关于个体差异的论述:孔子将人的智力分为三个等级(中上之人,中人,中下之人),同时提出“习相远”的观点,认为人的后天行为表现能显示出巨大的个体差别。
(2)孟子关于差异的可测量性的论述:孟子提出“权,然后知轻重....”,体现将人的能力量化的思想,即心理特质的可测量性。
(3)汉代董仲舒的“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注意)测验;西汉杨雄提出以反应速度为标准来判断人的智力高低。
(4)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用问答法和特定的情境诱导行为法鉴定人的心理,著书《心书》;刘邵的《人物志》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著,其将能力划分为12种类型,是与举贤推荐制相适应的一本关于如何察举用人和品鉴人才的工具书,美国学者施瑞奥克将该书译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5)6世纪中叶流传的“周岁试儿”是一种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
(6)清代盛传的“七巧板”和“九连环”可认为最早的创造力测验,伍德沃斯(Wood-worth)将九连环视为“中国式迷津”,七巧板则被称为“唐图”,即“中国的图板”。
2.人格测验
①孔子将人的个性分为三类(狂者、中行、狷者)。
②刘邵根据阴阳、五行、血型及行为表现将人的性格分为12类。
③《黄帝内经》首次采用阴阳观念对人的气质进行分类,《周易》《尚书》等作品中都有相应分类。
3.教育测验
①西周奴隶制时期的“国学”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
②汉代汉武帝在考试制度方面制定岁考制,在考试类型方面首开笔试先河,在考试功能方面重视教育测量。
③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在其基础上首开科举制,在中国延续1300多年,是中国古代最值得称道的心理测量实践活动。
4.其他
乐正克的《学记》是第一部把教学和测验相结合,论述学生各种能力和个性特征的个体差异的著作;《礼记·本命》首次系统地记录一个人从出生至十六岁成年大致的发展历程,是初具结构的生理和心理的年龄发展量表的形态。
(二)西方近代
在工业革命后,人才选拔、职业指导、鉴别精神病人等需要,促进了心理测量的发展。心理测量有赖于对个体差异的认识,这源于人差方程的发现。在西方,对心理测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主要有:
1.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证实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2.高尔顿
三个“首先”:
①首先倡导测验运动;
②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研究》一书中首先提出“测验”和“心理测量”;
③第一次尝试大规模系统测量人的个体差异。
三个“相关贡献”:
①应用评定量表、问卷法与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②扩充百分位法,其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被其学生皮尔逊继承发展为积差相关公式;
③发明了测量对长度的辨别力的高尔顿棒,测量最高频音的高尔顿哨。
3.卡特尔(J. M. Cattell)
①在《心理测验与测量》这一论文中首提“心理测验”;
②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准确性;
③心理测验只有建立在统一标准上且与常模比较,才能实现其科学和实用价值。
4.比内
主张用测验法识别智力落后儿童,与西蒙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中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一西蒙量表。
5.其他
①艾斯克罗(E. Esqurol)首次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做出区分;
②沈干(E. Seguin)是训练智力落后者的先驱,提出“心理训练法”“沈式拼图板”,创建了第一座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
③克雷培林是人格测验的先驱,最早使用自由联想测验来诊断精神病人;
④艾宾浩斯开创用实验法定量研究高级心理机能(记忆)的先河,使用填充法首创最复杂的语句完成测验;
⑤桑代克等利用心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一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被称为“教育测验之鼻祖”。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知识点:心理测量的历史”,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