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自我”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自我
引言:焦点和错觉——对了解我们自己的启示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在我们的情绪上,称为透明度错觉,指我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且认为别人也会注意到,但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少,而且我们的情绪表现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要模糊不清。 除了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还有许多自我感觉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例子。(1)社会环境对自我觉知的影响:作为不同文化、种族、性别群体中的个体,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以及他人对这些差异的反应。(2)带有自我服务色彩的社会判断:当亲密关系比如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时,个体通常会把责任更多地推到配偶身上。(3)自我关注激发的社会行为: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我们会关注他人的行为和期望,并随之调整自己的行为。(4)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界定自我:在多变的关系中,我们的自我也在不断变化。
自我图式理论
1.自我的概念。 自我即自我意识指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状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所属团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2.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H.Markus,1977)提出。自我图式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是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能力与特征的认知。一个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概念。 受自我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1986年与1987年,马科斯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与动态自我的概念。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既包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也包括自己害怕成为的样子;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自我”,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