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一、教育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察的重要特点在于强调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观察法分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观察,即一般日常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日常观察是科学观察的基础和初级形式。另一种是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的认识。
一般来说,教育观察属于科学观察,是指研究者凭借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教育材料、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2014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教育观察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偶然的、随意的观察。它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在观察前,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并确定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观察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观察所获得的现象和过程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观察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不受人为的干扰;只有在自然的状态下,才能观察到真实的反应。二是运用观察法时,研究者一般需身临其境,直接获取资料。这样的资料是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这比间接获取的资料更为真实可靠,因为间接资料本身就带有该资料获得者的主观倾向,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
3.观察的能动性
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的,同时规定了观察时间和内容,它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和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1.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点
(1)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记录,以收集研究资料。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
(3)对研究对象没有配合研究的要求。
(4)采用特殊设计,或在特殊情境中,观察者的隐蔽性可以使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与活动,由此能够得到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的真实资料。
(5)可以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偏见或期待而产生的偏差。
2.教育观察研究的缺点
观察法虽有上述优点,但并非毫无缺点,这些缺点使得观察法在应用上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
(2)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
(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4)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要将研究结论类推到其他总体时,应谨慎小心。
(5)由于观察过程可能侵犯研究对象的隐私,涉及敏感话题的行为观察会因无法获得被研究者的同意而流产,限制了观察的范围,影响了观察法应用的广度。
虽然观察法有上述弱点,以至在应用上受到限制,但因其优点明显且有不可替代性,故在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中仍然是收集实证资料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我们掌握了观察法的优缺点之后,在选择应用中就要权衡利弊得失,以“研究目标”和“研究效能”为取舍标准。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