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利他行为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2-03 17:27:56  |  关键词: 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 利他行为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利他行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利他行为

  我们为什么会有帮助行为?

  (一)获得回报,避免惩罚 1、社会交换 几种关于帮助行为的理论都一致认为,从长远来看,帮助行为会使施助者和受助者同样受益。人们相互之间不仅交换物质性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社会性的商品——爱、服务、信息、地位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目的在于令成本最小化,受益最大化。 社会交换理论并不主张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监控成本和收益,只是表明这类因素能预测人们的行为。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斯金纳认为:只有当我们不能解释别人做好事的原因时,我们才会因此相信他们。只有当我们找不到任何外在的解释时,我们才会把他们的行为归于他们内在的品质,当外部原因明显时,我们就会相信外部原因,而非个人品质。 2、内部回报。 利他行为也会存在内在的原因,比如帮助者的情绪状态或者个人品质。 (1)内疚感。为了消除内疚感带来的痛苦,人们会实施帮助行为,例如祭品、供奉等等。 (2)消极心境。儿童——消极心境减少帮助;成人——消极心境增加帮助,悲痛的极端将会是例外。 (3)好心情-好行为。快乐的人更加愿意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能维持好心情。 3、社会规范 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去计算了那样的行为符合自身利益,而是出于一种更为微妙的自身利益形式:因为某些东西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规范,即生活中的种种“应该”,就是社会期望,它们规定了我们生活中适宜的行为和应尽的义务。 (1)互惠规范。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应该给予帮助,而不是伤害。 (2)社会责任规范。人们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考虑帮助之后的交换。 (3)性别与助人规范。在特定情境下,女性往往获得或者寻求更多的帮助。 (二)进化心理学 1、亲缘选择。基因使我们更加愿意帮助与我们有亲缘关系的人,偏袒那些和自己拥有共同基因的人。 2、互惠。基因的利己性可以预测互惠行为。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认为,一个有机体帮助其他个体,是因为它期待得到回报。互惠在那些小的、与外界隔离的群体中能最好地起作用,在这样的群体中,人们能经常看到自己帮助过的人。 3、群体选择。互相帮助的群体得以生存。 (三)比较和评价帮助行为的理论 (四)真正的利他主义 1、共情(同理心) 2、共情的益处 产生敏感的帮助行为;抑制攻击;增加合作;改善对弱势群体的态度。 3、共情的缺点 有伤害性;不能照顾所有的需要;产生枯竭感、倦怠;引起偏爱、不公正,并对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冷漠。

  我们何时会实施帮助?

  (一)旁观者数量 注意-解释-确定责任: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都会更少地注意到事件的发生,更少地解释为一个重大问题或紧急情况,更少地认为自己有采取行动的责任。 (二)当别人也提供帮助时 亲社会的榜样能够促进利他行为。 (三)时间压力 匆忙使得人们不易注意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四)相似性 相似容易引起喜欢,喜欢会引起帮助行为,相似也容易产生共情,也更加乐于实施帮助。

  谁会提供帮助?

  (一)人格特质 1、助人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而且可被同伴注意到。的确有一些人更倾向于助人。 2、积极情绪、共情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更加容易提供帮助。 3、对特定情境的反应:自我监控能力强的人,如果认为助人能够得到社会赞许的话,就会倾向于实施助人行为。 (二)性别 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当面对的求助者是陌生人并且情境有潜在危险时,男性更常伸出援手;在相对安全的情境中,女性乐意帮助者略多于男性。 (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能够预测长期的利他主义,如志愿者工作和慈善捐献。

  如何增强帮助行为?

  (一)减少模糊性,提高责任感 采取步骤来减少紧急事件的模糊性,以产生个人化的诉求,并增加旁观者的责任感。 (二)内疚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我们甚至可以采用谴责或以退为进的技巧来激起人们的内疚感或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三)利他主义的社会化 对电视中亲社会的榜样形象的研究,已经显示了媒体在教化积极行为上的力量,观看帮助行为的孩子也倾向于做出帮助行为。如果想诱导人们的利他主义行为,我们还应当记住过度辩护效应:强制行善常常会减少行善者对善行的自发之爱。如果给决定做好事的人提供足够的奖励,但又不过分的话,做好事的人就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自己的利他动机,从而更乐于帮助。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利他行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