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问卷调查
(2014年统考已考分析论述题、2014年厦门大学已考简答题、2014年北师大已考名词解释、2015年统考已考论述题、2015年北师大已考分析论述题、2016年厦门大学已考名词解释、2017年统考已考选择题、2018年统考己考分析论述题)
一、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
(一)问卷调查的特点
1.调查过程的标准化
问卷的标准化程度一般较高。问卷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来编制的。对整个问卷调查的过程来说,问卷的设计、间题的选择、问卷的实施以及问卷结果的处理和分析等都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来进行,从而保证了问卷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2.调查形式的匿名性
问卷法一般不要求答卷者署名,因而有较好的匿名性,这有助于调查对象在填答问卷时消除各种顾虑,真实地、客观地回答问题和提供资料。尤其是当问卷内容涉及一些个人隐私、社会禁忌或敏感性问题时,有助于调查获得全面而真实的资料,以提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使用问卷调查时,调查者能够同时对大量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相对而言,问卷法所需经费也较少,是一种高效率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二)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1)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2)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3)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4)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该调查方法局限在于:(1)如果问卷中的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被调查者不合作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2)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情况;(3)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
◆易出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二、问卷的构成★★★★★
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几个部分。
(一)题目、前言和指导语
1.题目
题目即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的目的和内容的最简洁的反映。由于题目是研究对象首先看到的部分,所以题目的选择和确定至关重要,研究者在设定问卷的题目时一定要慎重。
2.前言
前言是对问卷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的简要说明,目的在于引起研究对象的重视和兴趣,消除其戒备心理,取得良好的合作。
3.指导语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是对填写问卷的方法、要求、时间、注意事项等做一个总的说明,有时还附有一两个例题,帮助研究对象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填写。
(二)问题和答案
问题是问卷的核心内容,问题是研究者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将有关调查内容转化而成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题目,问题必须具体、清晰、客观、可操作、通俗易懂。
(三)结束语
结束语是问卷的最后一个部分。它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答谢词,即对答卷者表示感谢;二是对问卷回收方法的说明,即填答者完成填答后,用什么方法将问卷返回给调查者。另外,有些问卷在末尾还应署上问卷设计者的姓名和问卷设计、使用的时间。
◆易出题型:选择题
三、问题的设计★★★★
(一)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2013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问卷问题的设计关系到问卷的科学水平,是问卷编制中关键的一环。问卷调查研究能否得到真实、客观、准确的事实数据,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一份良好的问卷的问题必须是符合研究目的和符合受测者实际情况的。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正面肯定提问,不要用假设句,更不要用反问句或否定句。
2.问题的内容要符合该课题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需要。所列项目对研究目的具有较好的覆盖面,答案要能较全面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主要方面且不交叉重叠。
3.问题的数量要适度。所谓适度是指通过控制时间以保待被调查者对应答问卷的兴趣和认真态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30-40分钟为宜,问题太多,作答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敷衍塞责或不予回答:问题太少,又不能得到有关研究的基本事实材料以致影响研究结论。因此,可问可不问的问题最好删除,而一些较复杂的超出被试知识和能力所及范围,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要尽量避免。
4.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不要用太长的句子和学术词语,便于被研究者理解和接受。
5.问题的排列顺序分类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前后一致、连贯且彼此适度,并尽可能在选择答案的过程中分出等级,以便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6.客观谨慎,不要用倾向性或引导性的口气进行提问,不宜问敏感或刺激性的问题。
7.要注意问题的范围。所谓间题的范围是指用于小范围的典型调查还是大范围的统计调查,是了解人们思想态度方面的意向性问题,还是主要了解过程方面的事实材料。
8.要妥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一致或冲突的问题,避免填答者出现社会认可效应。所谓社会认可效应,是指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或回答问题时,是按照社会通常的规范或人们普的期望来回答问题,而不反应自己真实的观点或行为。在问卷设计中碰到上述问题时,为避免社会认可效应,设计者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来解决,一是使问题和答案涉及“一般人”而不是调查者本人,如“有人用惩罚的手段来教育孩子,你怎么样看?”二是运用“有人认为……还有人认为……你认为应该如何?”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二)问题的形式
1.开放式问题(2017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开放式问题只是向研究对象提问,不提供预先设计好的答案,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开放式问题主要有两种:(1)自由回答式,即提出问题让研究对象自由回答;(2)联想式,即研究者提出一个词或其他刺激物,让研究对象回答联想到的其他词或事物。
2.封闭式问题(2016年统考已考简答题)
封闭式问题不仅提问,而且还提供了可进择的答案让研究对象选择。封闭式问题主要以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列顺序式、评分式、填空式等形式出现。
下面就问卷中常见的封闭式问题的形式及其特点、作用等逐一作介绍:
(1)填空式。这种形式常用于那些对回答者来说既容易回答,又方便填写的问题(通常只需填写数字)。比如,问:你有几个孩子?答: 个。
(2)是否式。即答案只有肯定与否定两种,回答者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