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丰富的现象材料进行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动态规律。透过经处理的现象材料,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虽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但定性分析的作用是定量分析所不能替代的。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定性分析注重整体发展的分析
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必须立足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完整的透视。
2.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定性分析是以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通常以书面文字或图片等形式表现,而不是精确的数据形式;是在自然场合,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如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得来的资料,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定性分析的资料来自小的样本以及特殊的个案,而不是随机选择的和大的样本。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使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发生变动,有很大的灵活性。
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所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归纳分析是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定性分析是否具有客观性就是基于所研究对象是否具有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材料,如果有,不仅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事物经验中找出共同性的联系,而且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观察事例、典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同时研究事物的特例,找出相异之处及其原因。
5.定性分析中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定性分析是一种价值研究。一方面它很容易受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主体一定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若干差异的存在以及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体验色彩,从而影响分析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教育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又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离开这一特定情境,一定的教育现象就不会发生,这就是背景的敏感性。因此定性分析很关注对背景的分析。
二、定性分析的过程★★★★
定性分析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
2.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
3.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和确定分析的维度。
4.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类,排列类别层次,区分不同情况下材料的差异,分析不同分类是否具有不同的意义以及事情发生是否有先后次序,并进而鉴定各因素之间是否有相关或因果关系,寻求研究对象的特质规范。
对定性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进行评价。
三、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因果分析(2013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事物之间存在的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分析,它主要回答为什么事物是这样的。其实施的基础是辩证决定论的普遍联系观,即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偶然的,其产生、发展与变化都有其必然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因果分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在定性分析中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等。
(二)归纳分析
所谓归纳就是从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分析法的具体方式有3种: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研究者在观察、研究了某一类事物中每一个体都有某一属性后,推断出该类全体都有某一属性的归纳方法。简单枚举法又称不完全归纳法,是指不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具体事实或所有要素加以考察,而只考察其中一部分事实或要素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科学归纳法又称因果联系归纳法,是根据观察或实验分析出某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有必然的联系,由此推论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方法。
(三)比较分析(2018年厦大已考简答题)
比较分析是把两个或两类现象,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思维方法。各种教育现象或事物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总是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这种存在于事物中的异同点,是进行比较分析的客观基础。具体来说,比较分析主要有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等几种形式。
在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教育科研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事物间的可比性。所谓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保证可比性要做到:比较的标准要统一,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第二,比较要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标准,或标准不合理、标准不稳定,都不能进行比较。第三,用于比较的资料必须准确可靠,具有客观性;能反映普遍情况,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具有典型性。
(四)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将被研究者的教育活动及其相关因素看作一个系统,其中不同层次的活动或因素又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系统。对于与某一系统有关的研究资料,研究者从系统论的视角,把对象及相关因素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研究,考察研究对象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获得一些可信的研究结论。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将这一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看作一个系统的演化过程,考察其中的变化机制和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结构。
进行系统分析,要注意从对象(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展过程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因此包括层次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要素分析和历史分析等。
◆易出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Ø 推荐用书
[1]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年版。
第十三章
Ø 本章重点梳理
1.简述资料整理的意义及其步骤。
2.简述数据描述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3.简述数据推断中常用的方法。
Ø 4.简述定性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方法。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1.(2013年统考选择题第45题)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解析】选C。
2.(2014年统考单选题第44题)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8分,小明得92分,则小明的标准分数是( )。
A.1.12 B.1.37 C.2.13 D.6.52
【解析】选C。
3.(2014年统考单选题第45题)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出可分( )。
A.现象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
B.事实归纳法,理论归纳法和实质归纳法
C.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D.完全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
【解析】选C。
4.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76 B.78 C.80 D.82
【解析】B。
【考查知识点】定量分析中的地位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