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外国教育史考点精讲:古代印度的教育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0-04-10 10:16:18  |  关键词:

  •  
  •  
  •  

外国教育史考点精讲:古代印度的教育

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土著罗毗荼人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并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到了公元前1400中亚游牧部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进行统治雅利安人逐渐由游牧文化转入农耕文化并吸收当地的土著文化二者相互吸收融化逐渐发展成为印度一雅利安文明并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梵文此后奴隶制不断发展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逐渐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通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与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

婆罗门教育★★★

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通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入学校习经典的权利只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阶层的人所享有但三者享有的教育权利和内容还存在差异这些充分反映了当时教育的阶级性

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统称古儒学校”。教师由婆罗门种姓的人担任被称为古儒”。儿童入学后即迁居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一般为12学习内容为《吠陀经》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基本六科即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古儒们认为只有在这些文科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吠陀经》古儒学校教学方法与家庭教育相比有所改进但体罚依然是常用的手段教典和法律都允许教师以竹棍和绳索惩罚学生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教师往往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古儒教学时常常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由他们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的儿童这种方法后来为英国教师贝尔所袭用成为19世纪在英国盛极一时的导生制(即贝尔—兰卡斯特教学法)

◆易出题型选择题

佛教教育★★★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印度婆罗门的势力逐渐衰退刹帝利的地位迅速上升在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佛教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

佛教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蔑视现实的人生通过修行大彻大悟”,追求涅槃及虚幻的来世

佛教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是佛教经典神学气氛较为浓厚但佛教教育均以地方语言解说较之婆罗门的梵文教学有较大的进步此外它还将讲道和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家长们争相把子女送到寺或庵僧徒一般学习12经考验合格者叫作比丘”,意即僧人多数离寺回家少数人继续留寺在修习10年后担任寺中僧侣职务

佛教对女子的教育也较为重视尼庵是女僧的修行和学习之地但水平一般没有寺院高毕业的女僧人称为比丘尼”。无论寺院还是尼庵实施的都是神学教育只是一种宗教训练寺院或尼庵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甚至堪称学术(神学)研究中心

佛教教育对印度乃至东方各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对中国书院教学制度都有重要的影响其精深的哲理也推动了哲学思辨的发展佛教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广大的下层民众扩大了教育的对象这是其进步的一面但它所宣传的悲观厌世的思想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