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
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在西方教育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教育(特别是雅典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希腊的教育成为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完整而典型的代表,也是西方奴隶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峰。
一般认为,希腊教育和文化的发展通常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前800年,因荷马史诗而得名。(2)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的时期,又称早期希腊。(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前30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通过先后征服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印度等地区,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同时也把希腊文化传到其他地区。
希腊人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综合和谐的,希腊人不重实用,把重点放在朔造和培养整个人身上。这种培养可以用三种标准来衡量:智力、艺术和形体。智力上通过读写算的基本技能以及文学、哲学这些高级技能来体现;艺术主要是通过舞蹈和唱歌来体现;形体主要是通过体操和运动来衡量。希腊人看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准备好参与城邦政府的工作。
古希腊各个城邦的发展很不平衡。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这两个城邦的教育也较具代表性,而且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斯巴达教育★★★★(2011年、2014年统考己考选择题)
在斯巴达,教育被看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其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军事教育,这也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一的工具。
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就是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维持统治的武士。作为一个武士,首要条件是身强力壮。因此,斯巴达对出生的儿童选拔十分严格,只有体质合乎健壮标准的,才被留下来,身体虚弱的便弃之荒野。此目的在于保证种族在体格上的优越性,培养体格健壮的战士。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主要表现在:
1.出生-7岁: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要接受围家的监督。
2.7岁-12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成为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合格公民。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除此之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击剑和唱战歌,也是未来军人必须学习的。训练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达到每一个项目要求,才能终止。
国家教育场所的负责人,经常给青少年灌输斯巴达人是如何优秀的思想,讲述奴隶制国家的政治、法律、行为规范等,并让他们直接参加各项实际活动,以巩固学习的效果。军营的制度严峻残酷,对青少年的要求十分苛刻,他们生活条件艰苦,还经常受到毒打。国家教育场所的管教工作,一般由20-30岁的青年担任。他们是青少年直接的和正式的管教者。
3.12-20岁:满18岁的青年,进入高一级的军事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其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秘密服役”。
4.20-30岁:20岁要到国家边境的沿线驻扎,进行实战训练。服役需要10年的时间;直到30岁,通过一定仪式,才能获得完全的公民的身份,成为一个正式合格的军人。至此,全部的教育历程才算结束。
斯巴达也非常重视女子教育,女子也要接受军事训练。一来,当男子外出征战时,女子有负责防守城池的责任。二来,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壮的妇女,才能生育出健壮的子女。
斯巴达人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狭隘,除了军事作战不知其他,这种教育目的很片面,忽视了个人的发展。但是当时多数的希腊城邦实施博学多能、情操优美的教育。而斯巴达人并不理会其他城邦的做法,为了能很好地对付希洛人的暴动,他们只好把精力焦中在强化军事训练上。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斯巴达人才智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不过,斯巴达式的教育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后来西方教育的某些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
注意:本节较容易出选择题和论述题,应该熟记知识点。根据历年真题分析,建议考生着重理解和分析。
◆易出题型:选择题、论述题
二、雅典教育★★★(2012年、2013年统考已考选择题,2013年厦门大学已考简答题)
雅典城邦也十分重视教育,与斯巴达教育不同,雅典人提倡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认为一个最好的公民应该是道德智慧健康美集于一身的人。与斯巴达教育不同,雅典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体强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这样一来,雅典教育的内容要比斯巴达单纯的军事训练的教育内容丰富得多,充实得多,教育方法也较为灵活。具体说来,雅典教育制度,大致分为以下各阶段:
1.出生-7岁:儿童出生后,也要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但是由父亲负责检查。身体羸弱的被弃之。7岁前,由父母在家中养育。
2.7-12岁:男孩从7岁开始,就要在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也称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教给儿童文学及读写算的初步知识。音乐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女孩7岁后仍继续由母亲照顾、教育,让她们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方面的技能,不进学校学习文化。
3.12-13岁: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入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学习。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训练的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项。其目的也是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他们成为健康强壮的人。
4.15-16岁:到了15至16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要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显贵者的子弟,才可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在国家体育馆里,体育作为首要的内容,由专门的体育老师进行指导。除了体育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5.18-20岁:这时期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可以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受军事训练。20岁以后,通过一定的仪式,接受正式公民的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这样就有资格进入国家官吏的行列了。
综上所述,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其相同之处是学校教育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教育还没有和生产劳动发生关系,二者都把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放到重要的地位。但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不仅要求通过严格的军事操练使学生身强力壮,而且还力求实现智力、美感、道德和体育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这在斯巴达教育中是看不到的。雅典教育的和谐发展的思想,不仅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极大重视,而且对后来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注意:本节较容易出选择题和论述题,应该熟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