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公元前334年-前30年,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期。因而,希腊后期的文化教育,也体现了希腊文化教育与东方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结合的过程中,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较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发生了转移。从古典时期的雅典转移到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城。整个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事实上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第三,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在古典时期,希腊的小学注重实施以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为基本内容的多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在希腊化时期,由于城邦制度的急剧衰落,军事体育训练首先被取消,美育逐渐被削弱,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局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性学科,注重和谐发展与多方面发展的教育传统遭到了破坏。
第四,中等教育面临衰微的境地。在希腊化时期,原有的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被文法学校所替代。与此相联系,中等教育日益偏重知识教学,尤其强调文学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被忽视。中等教育逐渐偏离了希腊的教育传统,其功能逐步萎缩。
第五,希腊化时期的高等教育得到明显的发展。除原有的伊索克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柏拉图创办的学园、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之外,出现了芝诺于公元前308年开办的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学校和伊壁鸠鲁于公元前306年开办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学校。公元前200年前后,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合并成雅典大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公元2世纪,雅典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为传播希腊的文化、科学和学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与希腊化时期的整个教育状况一样,这个时期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某种蜕变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内容逐渐被压缩,日益侧重修辞学的教学。由于城邦的沦陷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衰败,演说、雄辩已失去原有的实际功用。因此,修辞学的教学逐步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
第六,教育机会逐渐扩大。希腊的城邦意识逐步为世界主义所取代,教育机会为公民所垄断的局面逐步被打破,更多的社会集团、更多的人享受了受教育的机会。
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古希腊教育(特别是雅典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教育理想,以及由此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教育制度,是希腊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