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在古罗马历史上,共和时期又分为共和早期(从公元前501年到前300年左右)和共和后期(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到罗马帝国的建立)。古罗马教育的基础是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强调实践、技术而不注重思辨。
一、古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
共和早期的每一个公民,既做农民,又当军人。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是农民和军人两方面的,因此是“农民一军人”的教育。古罗马以其“家长制”出名。罗马的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进行道德、政治、军事、农业和法律教育。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的。
二、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
古罗马共和后期开始设立学校,它的学校教育制度既保留了罗马民族自身文化的特点,又吸收了古希腊文化教育的成就。在罗马共和后期,存在着几乎是平行的两种学校系统,一种是以希腊语、希腊文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它包括初等教育(初级学校)、中等教育(文法学校)、高等教育(修辞学校)三个教育阶段:
1.初等教育
7-12岁的男女儿童都可以到初级学校学习。这种学校主要是为平民而设,贵族子弟主要是请家庭教师。学校是私立的,设备简陋,教学内容较为匮乏,一般教一些很简单的读、写、算的初步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述,学生背诵。
2.中等教育
贵族及富家子女12-16岁入文法学校。它比初级学校高一级,相当于中等教育学校,也是私立的。文法学校的教师被称为文法家或文学家,收入较高,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等。教学方法是讲解、听写和背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读、写、说的能力,为儿童入雄辩术学校做准备。
3.高等教育(2017年统考己考选择题)
读完文法学校后,准备担任公职的贵族子弟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雄辩术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作为高等教育的雄辩术学校,除重视学习文学和修辞学,还设有辩证法、历史、法律、数学、天文学、几何、伦理学和音乐等科目。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