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5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5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启发性原则(见2012年辽宁师范大学真题)
2.人的发展的整体性
【答】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3.素丝说(见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真题)
4.实验教育学((见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5.夸美纽斯(见2012年江苏师范大学真题)
6.同化(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洋务学堂。(见2013年西南大学真题+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意义。(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泰勒原理。(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分析论述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和原因。
【答】(1)表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作业多,耗时长;考试多,压力大;教辅多,书包重;培训多,休息少;身心弱,承受力差。
(2)原因。①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②教师压力向学生的传导。③社会大众对教育观念的错误引导。④依法治教的精神未落到实处。
(3)积极促进教育制度的转变,完善教育评价标准。
①我们应当促进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的完善,使得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素养的培养、情绪调整等进入教育过程中,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②社会应当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唯分数论。我们应当尽快促进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作为工作目标。
2.分析论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见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论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论和教育目的论以及对我国的教育启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论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及教师如何对获得成功的学生进行归因。
【答】(1)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起不同的作用。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对因下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维持学生心理平衡。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当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时,可把其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但可控的因素,这样会启发自己今后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还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成功学习的信心,但应该注意不能过分肯定这一点,因为此归因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易产生自负、骄傲情绪。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取得成功是不是由于任务容易或这次运气好。因为这些都属于外部因素且不可控,从而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要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