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1、12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欧的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市场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构成了城市中的特殊阶层,即市民阶层,他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随着城市市民阶层的出现,他们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特殊需要必然也反映到教育上,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的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它包含了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例如,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被称为基尔特学校;由手工业行会设立的学校被称为行会学校。城市学校虽然在课程设置、教师成分、学习年限等方面各有不同,但与传统的学校相比,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在领导权上,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这些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城市学校的归属来看,尽管它与教会有着于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基本上属于世俗的性质。这就打破了教会对学校的垄断,所以说,这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二,从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这扩大了学校的教育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城市学校,尤其是程度较低的学校,一般都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这与完全用拉丁语讲授的教会学校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从朋友目标来看,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城市学校虽然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总之,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尽管它曾经遇到教会的多方面反对和阻挠,但仍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到了15世纪,西欧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Ø 推荐用书
[l]周采等编:《外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第一、第二、第三节、第四节)
[2]吴式颖等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一、第二、第三节、第四节)
Ø 本章重点梳理
1.简述西欧封建社会骑十教育三阶段。
2.简述中世纪大学并加以评价。
Ø 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l.(2017年统考单选题)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解析】B。
2.(2017年北师大简答题)骑士教育的内容、目的和影响。
【解析】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的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人员为目的。骑士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它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主要培养剽悍勇猛的豪侠、忠君爱国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骑士的训练和养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0-7岁)。7岁之前在家中接受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并注意培养健壮的身体。
(2)侍童教育阶段(7、8-11岁)。这个阶段又称礼文教育阶段。到了七八岁之后,按照自己的出身等级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官邸充当随仆和侍童,侍奉主人或主妇,按照其指导和吩咐,在日程生活和交往应酬中完成各种服役,同时,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习惯和待人处事之术。这样的教育目的是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与道德言行。除上述内容外,主要的学习内容还有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被称为“骑士七技”。
(3)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这是骑士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在14岁至21岁期间做跟随领主的侍从,也叫从士。其主要活动是侍奉领主,到了21岁,从士在隆重的仪式上被授予骑士称号,这样就成为一名正式的骑士,骑士教育至此宣告结束。
骑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各种本领,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保卫者,对文化知识并不重视,以致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骑士教育的这种状况,是由当时社会生产与生活水平的低下和西欧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3.(2012年统考选择题第25题)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 )。
A.文科、法科、医科、神科 B.文科、理科、医科、神科
C.文科、理科、法科、医科 D.文科、理科、法科、神科
【解析】选A。
4.(2018年统考单选题)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 )。
A.家庭教育 B.礼文教育 C.侍从教育 D.社会教育
【解析】C。
【考察知识点】骑士的培养和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14到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