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指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或他们)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师生团体进行教学或知识交易。最早的大学包括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法国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等。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四科来进行。大学的这种教育目标与当时的教会教育机构截然不同,因此中世纪大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而且还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中世纪的大学已经初步表现出自治的特点,虽然教会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学校的控制,但学校的内部事务基本上由学校管理。大学还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自己争得不少特权。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为后来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世纪大学的领导体制可分为“学生”和“先生”大学两种。前者学生主管校务,以意大利为代表;后者教师主管校务,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各大学甚至由教师自己规定开设的课程。13世纪以后,课程趋向统一。文科一般6年学制,属大学预科性质,学生结束文科的学习后,分别进入法学、神学、或医科,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中世纪大学的特性:行会性、制度化、国际性、独立性、流动性、宗教性。
行会制是指大学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团体;制度化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程序;国际性是指学校招收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没有学籍的限制;独立性是指大学独立于当时的丈夫等组织;流动性是指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由流动,不受地域的限制;宗教性是指在大学中还盛行浓重的宗教色彩。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进步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现在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
中世纪大学也有局限性,当时的教会势力过于强大,宗教色彩浓厚,大学教学受经院哲学的影响很深。
注意:大学是学校教育中最早出现的部分,教育发展中是先有大学,后有中小学的,所以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且对后期各国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议考生在复习本部分时深入分析为什么大学是最早出现的、这些大学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