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拜占庭的教育
一、教育概况★★★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领属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称拜占庭帝国(Byzantium)。拜占庭教育分为世俗教育和教会教育。
1.世俗教育
在拜占庭,世俗教育比较发达,因为存在着统一的中央世俗集权;具有传承下来的繁荣的城市和较发达的商业,并且继承了古希腊文化遗产。希腊语是通用的语言,在交往的过程中,它还吸收了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
(1)初等教育:拜占庭的私立初等学校招收5-12岁儿童,学习正字法、文法初步、算术以及《荷马史诗》、《长诗集》等读物,保留着希腊化时代的传统。
(2)中等教育:中等学校主要是文法学校,学习的内容是文法和古典作品。政府对教师有许多的要求,公立学校的教师必须有国家许可证并且信奉基督教。
(3)高等教育在拜占庭,最有影响的高等学校是君士坦丁堡大学,这是帝国政府创办的大学,目的是培养高级官吏。教师是著名学者,领取国家俸禄并免税,学生修业5年,以“七艺”为基础课程,还要学习哲学、法律、历史、医药等学科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拜占庭最重视的是法律教育。
(4)宫廷教育和府邸教育
宫廷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君士坦丁堡帝王的重视,目的是教给受教育者未来作为高级官吏所需的知识,培养统治阶级的需要的人才。拜占庭上层人士还常邀请学者到家讨论文、史、哲、医、政治、地理、数学和声学等。这也是他们接受世俗教育的一种形式。
2.教会教育
拜占庭还存在着教会教育,该教育是受皇帝控制的。皇帝可以颁布神学理论、解释教义、发布教规、任命高级神职人员。当然,教会也从皇帝那里得到各种特权。
当时的教会学校主要分为两种:隐修院学校和座堂学校。隐修院学校注重祈祷、读经、行善和生产劳动。座堂学校主要教育内容是神学也有世俗学科。它们都培养神职人员,进行神学教育,学习基督教经典和世俗的学科,如“七艺”、古代哲学文学著作、演讲术等。
二、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拜占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自接承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遗产。第二,存在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第三,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第四,除教主外,所有的教士均可结婚,这一点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影响。
拜占庭教育起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它对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阿拉伯的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