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阿拉伯的教育
一、教育概况★★★
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但具有强烈的世俗性。阿拉伯教育的形成经过了多样的形式:
1.昆它布。多附设在清真寺内外,是一种简陋的初级教育的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中收取少量的学生,进行简单的读写教学。
2.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帝国王室和大贵族为自己的子弟办宫延学校,有的贵族聘请家庭教师在家中对弟子进行教育,培养未来的封建帝国的统治者。
3.学馆。是学者在家讲学的地方,相当于中等程度教育,讲课内容较为高深,是私人讲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4.清真寺。既是宗教的场所,又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清真寺除了附设昆它布对儿童进行教育外,还传授高深知识。讲授的课程主要是神学、哲学、史学、文学、法学、数学、天文学等。教学既有记诵,也有研究性讨论。
5.图书馆和大学。既收藏图书又培养学生,是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
阿拉伯的封建教育的发达景象,超过了当时欧洲的水平。并且阿拉伯的教育很快传到了欧洲,对当时及后来西欧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阿拉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尊师重教,主张教育机会均等。第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神学与实用科学并存。第三,开明的文化教育政策。第四,多方筹资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
阿拉伯的教育发展迅速,在文化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方面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希腊典籍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西欧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阿拉伯在教育上实行文明开化的政策,广泛地吸收被占领地区民族的文化教育遗产,在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教育体系。他们在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和文艺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意:从本章的内容分布来看,比较容易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建议考生要关注细节知识点,以及明确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给后世产生的影响。
◆易出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Ø 推荐用书
[l]吴式颖等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六章 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第一、第二、第三节)
[2]周采编:《外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六章 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第一、第二节)
Ø 本章重点梳理
本章重点掌握选择题即可。
Ø 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1.(2010年统考单选题第21题)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
A.拜占庭教育 B.阿拉伯教育 C.基督教教育 D.世俗封建主教育
【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