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是指对古希腊、古罗马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但其实质复兴的不只是人文学科,而且也不只是对过去的一种复兴,而是包含了新文化对古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简单地了解一下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有助于加强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解。第一,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第二,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反对宗教束缚;第三,提倡现实的幸福,肯定人是现实幸福的创造者和乐趣的享受者,反对禁欲主义;第四,提倡身心和谐发展,反对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的谬论;第五,提倡学术自由,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教育主要的观点:
1.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培养世俗的学问,复兴身心全面发展的完人,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企业家品质、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2.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知识和学科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复兴体育和美育,并且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希腊文、拉丁文为主要的课程,历史地理被纳入进来,有的还把数学、自然科学也作为重要学科。同时对传统的自由教育的复兴促进了对理性的推崇。
3.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观: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4.人本主义教育的职能: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的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5.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人文主义教育用自然来代替《圣经》,按照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和天性。冲破了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的束缚,开设体育课程并且把游戏和体育看作是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和谐发展。还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新人文主义学校,复兴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程。
6.道德教育中人道、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和合理的享乐主义等新的道德观在兴起,原罪论开始走向解体。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还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和成人教育的思想。
人文主义体现在教育上是:强调解放人的思想,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自我意识,追求人的和谐发展,要求冲破教会对教育的束缚,将教育解放出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弗吉里奥是最早提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昆体良。他为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作注释,他提倡通过通才教育培养青少年全面的身心发展。他提倡,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特征。在教学的内容上,他最推崇历史、伦理(道德哲学)、雄辩术三门科目。他认为这三门课程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维多里诺是弗吉里奥教育理想的实践者,他把学校变成“快乐之家”。他主张通才教育,而且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宗教信仰的养成。
格里诺主张,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特点的科目而不管其内容如何。他主张先学习语法规则再学习古典作品的学习方法,这显然夸大了语法规则的价值。在古典作品中,他高度评价西塞罗文体,并将其作为作文唯一正确的典范。他对15世纪末意大利的“西塞罗主义”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易出题型:选择题
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伊拉斯谟、西班牙的维夫斯、英国的莫尔、德国的温斐林和法国的比代等。
伊拉斯谟是一名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家,主张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他教育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他认为,教育所培养的人的品质主要是虔诚、德行和智慧三个方面。在他看来,文以载道,学文重要,学道更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学古人之道以改造现实社会。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维夫斯最主要的教育著作是《知识论》,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维夫斯提出要以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他力图把教育或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英国早期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纳克、科利特和莫尔等。科利特创办了人文主义性质的圣保罗学校,该校成为英国人文主义学校的楷模。莫尔是英国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乌托邦》中。莫尔提出,不分男女皆亨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古代作家尤其是古希腊作家的作品,要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重视劳动价值并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
德国临近意大利,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较早。温斐林是宗教改革前期较重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另一名教育家马克西米连被称为“人文主义者的皇帝”。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为德国的宗教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法国的文之复兴开始的比较晚。早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比代,代表著作是《论王侯的教育》。另外,还有拉伯雷,代表作是《巨人传》;蒙田,有关教育的著作《论学究气》和《论儿童教育》等影响也较大。
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既有一定的一致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非常强调虔诚与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政治功能亦旨趣迥异。意大利人文教育要求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注重治国之才的培养。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与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致性:其一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主休;其二,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学之道,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其三,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本族语教学;其四,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后期走向了形式主义。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的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新塑造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取了很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的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3.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扞击天主教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
5.贵族性
人文主义教育脱胎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后者并非大众运动,这就造成: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君主等上层人物。
综上所述,人文主义教育具有双重性,进步性和落后性并存,尽管它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的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注意:文艺复兴标志着教育进入了近代阶段,人文主义的教育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形式,对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建议考生对本部分进行重点复习。
◆易出题型:选择题、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