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天主教教育
一、耶稣会的学校★★★★(2013年北师大已考名词解释)
为了反对宗教改革,天主教加强了自身的变革和对教育的控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耶稣会。耶稣会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其首创人是西班牙人罗耀拉。
耶稣会把兴办教育视为实现其宗教和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耶稣会挽救了由于受新教教育冲击而导致的天主教教育的颓势。为了夺回因宗教改革而失去的教育独占权,耶稣会到处开办耶稣会学校,这种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抵制呼吁宗教改革的新教宣传,并在世界各地建立天主教教会的宗教控制。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统治阶层的需要,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初级部5-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高级部分哲学部和神学部属高等教育。神学部是最高一级的教育。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统称为学院,从教育的分级和教学的内容上来看。耶稣会学校之所以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易出题型:选择题
二、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以《耶稣会章程》和《教学大全》这两个文件作为纲领,前者专门对教育问题如授课时间、顺序、方式等作出规定;后者以权威的形式对耶稣会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一切细节予以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具有法律的权威,面对学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保证了散布欧洲各地的耶稣会学校组织和管理上的统一,集中和稳定。
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师资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二是知识训练,三是有关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耶稣会学校采用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因能力水平的不同外别被编入不同的班级,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具体使用讲座、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考试、竞赛等方法,学校实行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亲密的师生关系,很少使用体罚,即使偶尔使用,也由校工而不是由教师来执行。
耶稣会教育随耶稣会势力的扩张而扩张。但是耶稣会教育有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它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统治的目的,这是逆历史潮流的,结果必然为历史所淘汰。
注意:罗耀拉的教育思想虽然带有很强的宗教气息,但是也有很多科学可取的地方,建议考生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他的教育思想。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Ø 推荐用书
[1]吴式颖等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第二、第三节)
[2]周采编:《外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第二节)
Ø 本章重点梳理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2.试比较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Ø 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1.(2017年统考单选题)宗教改革对欧洲教育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是( )。
A.教官管理的国家化 B.教育内容古典化
C.教学语言的统一化 D.教学目的单一化
【解析】B。
2.(2013年北师大名词解释第4题)耶稣会学校。
【解析】耶稣公学校是16至18世纪欧洲耶稣会为抵制新教的影响而开办的一种寄宿制中、高等学校。设备优良,学费低廉,招收统治阶级和富商子弟,以培养学生对天主教绝对和盲目的服从为目的。学校分初级和高级学院,初级学院修业6年,相当于中学;高级学院修业3年,相当于大学。有的学校还在此基础上设立5年的神学部。学校组织严密,对学级编制、学校设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详细的严格规定。教学内容主要是七艺和神学。
3.(2014年统考单选题第27题)文艺复兴事情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要体现为( )。
A.推崇绅士教育 B.推崇经院教育 C.推崇文雅教育 D.推崇骑士教育
【解析】选C。
4.(2016年统考单选题第26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认识取向,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 )。
A.教育目标侧重个性发展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的学习
C.教育对象偏重上层子弟 D.关注现实生活
【解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