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进步教育思潮运动
“进步教育”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一运动试图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需要。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源自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思想,并且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一、进步教育运动始末★★★★(2013年北师大已考名词解释、2016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兴起阶段(19世纪末-1918年):19世纪未,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为“进步教育之父"。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游戏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
2.成型阶段(1913-1929年):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在这个时期进步教育运动日益职业化,其中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
3.转折阶段(1929-1943年):1929年“大萧条“严單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了转向。由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转到更加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加剧了进步主义教育内部的分裂。
4.衰落阶段(1944-1957年):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开始走向衰落。这一年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4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二、进步教育实验★★★★
1.“昆西教学法”的创始人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关于教育学的谈话》。帕克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1)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和他的本性,提供必要的条件,满足其要求和需要;(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应成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区和民主政治的雏形,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3)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他讲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围绕一个核心安排相互联系的科目;(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2.有机教育学习
约翰逊是美国教育界、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07年,她在亚拉巴马州的菲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有机教育学校的主要特征是“有机教育”。其主要观点有:
(1)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发展人的整体机能,包括朋友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
(2)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
(3)有机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活动扩大了儿童的视野,成为他们的知识源泉。约翰逊设计出以下活动代替一般课程:体育活动、自然研究、音乐、手工、野外地理、讲故事、感受教育、数的基本概念、戏剧表演、体育比赛以及画地图和地形等;
(4)强迫的作业、制定的课文和通常的考试都被取消;
(5)约翰逊重视社会意识的培养。她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发展合适的社会关系应该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6)约翰逊反对放纵儿童。在她看来,使儿童以最有利的成长纪律是必要的,所以她主张以一种平衡而有纪律的方式发展整个人的机体。
3.葛雷制(2011年、2012年统考己考选择题)
1907年,美国教育界沃特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督学后,推行了一种进步主义教育性质的教学制度,称为“葛雷制”,也叫“双校致”、“二部制”或“分团学制”。葛雷制主要内容包括:
(1)以杜威教育思想准则为依据,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基本课程。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为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以及体育和游戏;
(2)在教学中采用独特的二重编织法,即将全校的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宇上课,另一部分在体育场、图书馆、丁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
(3)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它的课程设置能保持儿童兴趣和热情,它的管理方式经济而高效。到1929年,美国已经有11个州的两百多座城市的多学校采用这一制度,成为进步学校流行最广的一种形式。
4.道尔顿制(2017年统考己考选择题)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的。它是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道尔顿制又称“道尔顿计划”,其主要的特点又:
(l)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自学;
(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一名教师负责指导学生;
(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即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学生的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和合作。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然它也存在以下弊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切合实际。
5.文纳特卡计划
文纳特卡计划是美国教育界华虚朋推行的教育实验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重视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2)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使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培养相联系。(3)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共同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金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并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师德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查学习结果。后者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无确定的程序,也不考试。这样做可以加强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联系,培养合作精神。局限性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衰落。
6.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他于1918年发表了影响很大的《设计教学法》,因而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系统归纳和阐述了设计教学法,并被认为是此种教学法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地、自发地、有目的地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他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和道德因素。其主要内容有:(l)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先有的教科书,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种类型:生产者的设计、消费者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和练习的设计。(2)设计教学法有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决定作用,但实际则是以学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