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0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0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见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学校教育制度(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课程(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骑士教育(见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5.三舍法(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依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简答题
1.简述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见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见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罗杰斯的自由学习原则。(见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见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真题)
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哪些关系?并联系实际加以论述。(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试述道家、墨家、法家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答】(1)道家、墨家、法家的教育作用观:①道家。
道家主张培养能够体会自然的“圣人”,以自然天道为教育内容,要求人们完全听任自然,对传统文化持反对态度,强调“绝学无忧”,主张没有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②墨家。
教育的社会作用:墨家主张通过教育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教育对人的作用:墨子的贡献是“素丝说”。他以染丝为例,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比喻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墨子的“素丝说”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去认识和阐述教育的作用,较孔子的人性观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③法家。
法家发展了荀子人性恶的理论,提出了“人性利己说”。韩非认为人的本性都是“为己”“利己”的,是一种绝对的“性恶论”。基于这样的人性说,法家在教育上提倡法律教育,法家认为没有必要运用道德教育。无论是正面的引导还是负面的惩罚,都要依靠法律教育,而不是温情的道德说教。
(2)相同点:都承认教育对人的作用。
(3)不同点:道家主张没有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让人自由发展;墨家认为要提供适宜的环境给人以良好的教育;法家则提倡法律教育。
4.述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