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实验教育学(见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2.学校教育(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媒介素养
【答】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认识大众传媒、参与大众传媒和使用大众传媒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
4.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学生非正式群体
【答】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其特点是:(1)自愿结合,自发形成,容易变化;(2)有共同需要;(3)强者领头,活动频繁,有活力;(4)没有明确的目的与活动计划;(5)具有不稳定性;(6)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育者应该公正、热情地对待非正式群体,真诚地帮助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简答题
1.现代型学校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价值提升。现代型学校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是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的再生系统。从以传递知识为本转向以培养人的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力为本,是现代型学校价值提升的核心构成。
(2)重心下移。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首先是教育对象与目标方面的重心下移;其次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重心下移;最后还包括管理重心的下移。
(3)结构开放。这是现代型学校的又一特质。除了表现为整个学制的开放性和弹性化以外,在学校结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度的开放,一个是向外的,包括对网络、媒体的开放;另一个是向内的,在管理上向师生的开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发展的可能世界开放。
(4)过程互动。过程中的互动呈现多元、多层、多向、多群的状态。教学与教育过程中的创生和师生创造力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也在这样积极、有目的的互动过程中实现。
(5)动力内化。发展动力的转换是最深层次的转换。动力内化意味着学校形成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动机和动力机制。
2.当代学生观的更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尊重学生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爱的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自尊。(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同时又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教育之所以能够进行就是因为学生具有可教育性。教师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4)依法治教的理念。
相关教育法规的出台使我国的教育逐渐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依法施教。依法施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5)自我教育的理念。
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方法。
3.简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答】(1)信息时代带来了知识的激增,客观上要求课程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为以培养学习与应用能力为主。知识增长与更新速度的加快,一方面要求教师将新知识加人课程中,另一方面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
(2)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形态的深刻变革,要求课程与教学培养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
(3)信息时代对人们的观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行为方式都将打上“信息”的烙印,在客观上要求课程的组织形式、实施方式和手段都要符合信息应用的要求。
(4)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使实施个性化的课程成为可能。
(5)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工具性作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4.如何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
【答】(1)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的创设。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的创设需要激发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在创设班级工作计划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计划的制订。这样学生既是参与制订者,也是执行者和维护者,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2)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的创设。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单位是指教室环境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
(3)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良好的班级心理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在建设班级的心理文化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自信心。
5.怎样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答】(1)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家、校的双向协调。利用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还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同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其次,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6.新型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见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试述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更新的基本走向。
【答】(1)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是面向学校教育整体的研究。
它所面对的是学校教育整体的价值选择与实现,因此我们试图以整体的眼光看待学校教育,而不是在某些具体的领域内或维度上展开。因此,我们要从学校教育整体出发,探讨其价值取向,并具体化为学校教育目标系统。
(2)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是面向学校教育自我的研究。
这是以一种“学校教育自我”的立场来思考,建立一种以自我为基础的价值取向选择机制,而不是站在学校教育之外发布命令,是试图立足在教师、学校教育管理者的位置上的。他们是直接参与、生成真实的“学校教育”的人,是以学校教育为基点,对各种外界需求、各种新潮进行有意识的判断与选择,从而建构学校教育自己的价值取向。
(3)在研究的时空背景下,关注的是当代中国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是面向中国本土的研究。它要研究的是当代问题,因而更加关注中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未来的走向这一“特殊”的丰富性。
3.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你对教学评价改革的看法。
【答】(1)传统教学评价的缺点:
①传统教学评价以其单一片面的价值取向,排斥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一切人类价值;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量化,所有难以量化的内容都被排斥在评价范围之外。
②传统教学评价用某种僵硬的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这种评价直接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③传统教学评价的强制性和贬损性,造成了对学生人格的践踏,并导致强烈的师生冲突和对抗现象,从而给学生带来焦虑、抵触情绪和消极情感。
④传统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动权和积极性。
⑤传统教学评价注重实施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它孤立于教学整体的有机联系之外,使得师生不能及时内控和调节教学与学习过程,评价效果也大打折扣。
(2)现代教学评价的改革大致有以下几点趋势:
①在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上,现代教学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主张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展自身的评价能力。
②在评价的功能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功能,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
③在评价的类型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参与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教学目的的方向有效地运转并且进行自我调整和纠正,从而使教学评价真正具有了教育教学的本性,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教学活动。
④在评价方法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采用绝对评价法。近年来,传统的选拔教育观受到发展教育观的批判和否定。与这种发展教育观相适应,教学评价不再是为了把学生按照考试分数进行分等级或分类,而是为了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
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案例中“无人监考”活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其育人效果。(案例缺失)
【答】(1)无人监考体现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①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当作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基本论点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主要观点为:a.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发展个人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责任感。教师相信学生是有诚信意识的。b.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无人监考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诚信教育。c.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无人监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道德标准,并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负责。d.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e.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教师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影响者和激励者。
②人本主义教育试图通过挖掘人类理智与情感诸多方面的整体潜力来确立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主张课程人本化;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在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自我学习。
③无人监考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去看待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责任感,从而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于考试的畏惧感,正确对待考试与分数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考风。
(2)无人监考是一种正在摸索、有待改良、可以考虑推广的考试形式。无人监考虽说没有教师在明处监考,但也是一种有组织、有约束的新型考试形式,依赖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3)无人监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力与自我约束力,以及诚信的优秀品质,促进了当前考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