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一、兴办学堂★★★(2018年北师大已考名词解释)
维新派兴办的重要学堂有万木草堂、时务学堂、通艺学堂、浏阳算学馆、务本女学、经正女学等。其中以1891一1894年康有为在广州办的万木草堂为最早。康有为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办学宗旨,以孔子所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教育纲领,在具体学习科目虽沿用了义理、考据、经世和文字之学等传统提法,但却包括了泰西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学、格政、外国文字、政治原理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等学科内容。万木草堂造就了一批维新人才,如梁启超,陈于秋等均是此学堂的学生。另一所著名学堂是湖南时务学堂,梁启超在此讲学数月,倡导民权学说,给湖南的维新运动以一定的促进。此外,严复帮助张元济办的通艺学堂,经元善等人在上海创办的经正女学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学堂。这一时期所办的学堂,虽然课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培养人才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因此,有以万木草堂、湖南时务学堂为代表的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于、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还有以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和经正女学为代表的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
维新派创办的这些学堂,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别于封建主义的旧教育。在这些学校里,培养出一批变法人才。
◆易出题型:选择题
二、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2013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在兴办学会方面,通过学会联络和组织维新人才,形成维新变法的政治团体。在办学会和报刊方面,开风气之先的是1895年康有为等先后组织的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其后有上海的《时务报》、“蒙学公会”和《蒙学报》等。维新派以学会为阵地,讲西学,论国事,宣传变法主张,拌击封建势力,对大众进行新学的启蒙教育,报刊则是他们的宣传工具。同时,绝大多数学会都聘有教师,收藏图书仪器,定期讲课,广招学生,以这种方式弥补新学堂的不是,扩大教育面,开民智,新民德。
注意: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对于维新派的发展乃至对维新运动的推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识记不同学堂、学会和报刊的特征。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