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国教育史考点精讲: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0-04-11 09:36:14  |  关键词:

  •  
  •  
  •  

中国教育史考点精讲: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

 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平民教育思兴起于五四时期以后这股思潮开始分化但仍存在共同点即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等级教育破除了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独教育的局而使普通平民百姓亨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改变生存状况但由于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的差异使得平民教育思潮和平民教育运动中的各派别在平民教育的目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表现相当大的鼓励中国共产主义者在开展平民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平的教育运动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家则继续从事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并逐步构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平民教育运动。

19191月北京高等范学校的教职员和学生组织的平民教育社是体现平民教育思想最早的团体。

1923年前后资产阶级的平民教育运动达到了高潮这运动的中心人物是晏阳初陶行知等入。1923他们发起组织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任总于事向令国推行平民教育。

以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患的知识分子为广人的劳工阶级争取受教育的权利。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办的夜校邓中夏发起组织的平民运动讲演及其负责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都是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形式。

这一时期的平民教育活动使得一些平民受到定程度的文化知识教育客观上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普及了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往往是充满空幻的消极的劝告实际使得平民幻想一个美好的境界却没有给他们指出达到此境界的道路有的教育内容甚全干脆宣传知足安分等思想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作用。

由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城市收效不大1926年前后平民教育促进会逐步将普及教育的重点移向农村从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的主要力址。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2014年统考已考选择题2016年统考己考选择题2018年统考已考单选题)

工读主义思想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进行的教育实践中。此后在国际上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工人运动的影响在国内受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的激荡终于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工读主义思潮并出现了工读互助的实践活动。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内涵是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消除体脑的差异。但由于提倡参加工议的人思想不同因而在读旗号下各自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一派侧重于把工读看作实现民主自由发展实业救济中国的武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于19192月组织的工学会中的大部分人就是其代表派主要将工读视为对新组织新生活的追求这是受五四运动以来流行的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面形成的。这种思想以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王光祈所组织的北京工读互助团等为代表。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倡导并实行工读但他们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将工与读相结合进行革命道路的初步探索。此外还有以胡适和张东称为代表的所谓纯粹的工读主义认为工读主义就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这些各有侧重的工读思想不论对于一个人或一个工读组织来说往往是互相渗透而存在又相互影响而发展变化的。它们都对教育和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蔚为社会思潮但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渐趋沉寂。

◆易出题型选择题

职业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的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基本内涵是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民国初年蔡元培即将实利主义教育列入教育方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求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以黄炎培为首的一批人组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进一步从理论探讨并在实践生推行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高峰。倡导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生产技能注意学和用联系以及解决部分青年的失学和失业问题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反映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种思潮对1922年的学制有很大影响30年代中期职业教育思潮趋下消沉。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杜威是第一个将教育与实用主义哲学联系起来的人物他的教育理论往往被称为实用主义教育。其实人们对实用主义教育产生兴趣源于1913年黄炎培的《学校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实用主义在中国成为一种思潮是在杜威来中国讲学之后。这是由于杜威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实用主义教信条有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即生长”,“教自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等。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五四时期传播极的一种教育思想其影响超过任何一种教育思潮并给其他教育思潮一定的影响它是从在四到新中国成立前最必要的资广产阶级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既与新文化运动后引进西方文化的开放态势有关又与当时的教育状况有关。实用主义救育思潮说明了中国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勤工俭学运动★★★★

勤工俭学运动发端于1912当时由李有曾吴卡章吴样晖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目的是大兴苦学之风从而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造就新社会新国民。勤工俭学运动逐步发展其中以留法勤工俭学为主。1911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入为增进华工的加识和技能成立勤工俭学会并提出该会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为宗旨。采取以工兼学的办法以华工为主要对象。在华工的教育中创造了半工读的教育形式产生了最初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想。把做和学习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对原来以写字识字为主的国民教育的突破。1916年蔡元培等人又在巴黎发起组织了华法教育会。最初是一场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同为主要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的教育运动逐渐转变为寻求革命救国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运动和革命运动。

1919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早期的克思主义者是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他们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不仅一面做工一面学习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斗争。正是这种教育与生动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道路使大批勤俭学的进步青年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士。结束于1925年前后。

◆易出题型选择题

科学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19146任鸿隽与赵元任等留美学者在美国成立中国科学社倡导科学教育主张将科学内容与方法渗入各项社会事业。由于中国科学社的不断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其基本内涵是物质之上知识的传授应用科学方法于教育研究和对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训练。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教思潮的主要流派们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倡导以科学内容尤其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渗透充实教育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义者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建设未来教育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者将科学的方法理解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以之为解决切学术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四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波助澜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两个方面

1.科学的教育化即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