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研动态 > 正文
考研资讯

2025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发展心理学之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5-07-18 09:24:53  |  关键词:

  •  
  •  
  •  

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5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发展心理学之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点击下载>考研心理学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5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发展心理学之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因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弗洛伊德主义(或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在发展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观点的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的结构及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作出了贡献。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cons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和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的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难接近的,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pit),目的在于争取大的快乐和小的痛苦。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力比多(libido)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紧张状态。但是,由于生存需要,他们会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在等待吃奶、喝水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幻想希望的目标出现并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primaryprocessthinking)。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步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自我能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弗洛伊德称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为二级过程思维(secondaryprocessthinking),即我们一般知觉和认知的思维。例如,一个儿童学习走路,他在抑制随便走动的冲动,考虑什么地方他可以避免碰撞,他其实在练习自我的控制。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做骑士与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朝着他想去的地方前进。这就是说,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由于自我与现实联系,所以能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这样,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从而现实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需要。因此,自我并不妨碍本我,而是帮助本我终获得快乐的满足。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例如,它指导人们该怎样活动,当其做了违背良心的事,就会产生犯罪感。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例如,一个儿童希望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自我理想所引起的。

  弗洛伊德指出,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也会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在人身上发展着,逐步地按照文化教育、宗教要求和道德标准而采取行动。因此,弗洛伊德的超我与本我是有其对立的一面的。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既提出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又具体规定了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

  1.口唇期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

  弗洛伊德又将口唇期分为两期:第一时期是0~6个月;第二时期是6~12个月。

  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快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

  约在6个月的时候,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特别是母亲作为一个分离而又必要的人,当母亲离开的时候,他就会焦虑不安。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2.肛门期

  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例如,排便时产生肛门区域黏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3.前生殖器期

  约在3~6岁,儿童进入前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由3岁起,其“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所不同的是:(1)因生殖器未成熟,以至没有稳固的组织性;(2)倒错现象的存在;(3)整个冲动较为薄弱。这里,弗洛伊德所说的3岁后的“性生活”指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指出现男孩的恋母情结转换期,女孩也产生恋父情结。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Oedipuscomplex),即恋母情结。因此,前生殖器期又叫恋母情结的阶段。

  4.潜伏期

  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5.青春期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来到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有什么特点呢?弗洛伊德曾作过论述,而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则在其父亲论述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论文,进一步开展对青春期精神分析的研究。按照弗洛伊德及其女儿的观点,可以看到他们对青春期特点的看法。青春期的个体的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同时,到了青春期,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以上是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发展心理学之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