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研动态 > 正文
考研资讯

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联结学习理论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5-08-07 10:35:51  |  关键词:

  •  
  •  
  •  

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联结学习理论”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点击下载>考研心理学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桑代克的典型实验––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将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桑代克的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不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试误学习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如不运用,则联结力量减少。

  3)准备律––刺激–反应联结间,事前有准备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联结实现时,实现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典型性条件作用论

  1、巴甫洛夫的典型实验––巴甫洛夫是作国著名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2、典型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1)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

  2)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

  1)刺激分化,指的是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2)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3)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的行动。

  4)总之典型条件作用能较有效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

  5)但典型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典型实验––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在斯金纳以白鼠等动物为被试进行的精密实验研究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迷箱。

  总结: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概率就增加已经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到消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概述: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业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典型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份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制––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其用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是不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它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后,学会了对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做出反应的,从而免受痛苦。

  (3)消退––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即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4)惩罚––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差异:

  首先,负强化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其次,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在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信息流

  (2)控制结构––即在信息流程之外,在图中所示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1)期望事项––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

  2)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此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3)如上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学习阶段及教学阶段––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见,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以上是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联结学习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