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4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5-26 17:39:31  |  关键词:

  •  
  •  
  •  

2014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4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4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名词解释

1.美育(见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形成性评价(见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教育结构

【答】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普通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的比例构成。

①普通教育系统:包括初等教育阶段、中等普通教育阶段和普通高等教育阶段。②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这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③师范教育系统:承担师范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综合性师范大学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机构等,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完整系统。④成人教育系统:我国现行的成人教育系统主要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对成人进行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

4.教学监控能力(见2011年山西师范大学真题)

5.反思

【答】反思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往某个阶段经历的总结,并从中获得经验和吸取教训的过程。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教育者总结日常教育经验,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6.自我效能感(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课程编制的原则。

【答】(1)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的编制要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依据。

(2)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受制于其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因此,课程的编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

(3)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过程,课程的编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4)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课程的编制应当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反映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的信仰、理想与意志。课程还应当广泛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不同民族、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与需求;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选择与诉求。简而言之,要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有一定的灵活性。

2.简述教师劳动创造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1)含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具体指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境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机智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并能预测该措施的教育效果。教师劳动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2)表现:①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的工作对象——学生经常是变化的,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各种突发情况所做的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②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经历艰苦的劳动和长期的积累,包括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深入地亲近与了解学生,熟能生巧地、机智地开展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呈现出创造性。

3.简述荀子关于教学的思想。(见2011年山西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见2011年山西师范大学真题)

5.简述维果茨基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学科教学的影响。(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简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例如,探讨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建构,如何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其自身的认知发展。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例如,探讨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自我监控、调节和管理。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例如,研究知识获得的深层加工过程,高级知识的获得过程等。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研究社会合作、师生之间或同伴之间的互动对认知与情感的影响等。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例如,探讨实际问题情境性和真实性任务对学习的作用、基于问题的学习等。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多元文化的交汇对教学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例如,研究发现和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建模、支架式教学,以及跨学科项目研究的制作等。

(8)研究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人工智能的利用。

三、论述题

1.分析论述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请运用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原理,谈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进行知识教学。(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你认为在现实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创造哪些必要的条件?(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