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5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5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修养(见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精细加工策略(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见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见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论述孟子教学思想及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的孙子子思将儒家学派发展分化为“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看作儒学正统,称为“孔孟之道”。
(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孟子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
①“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拥有“善端”,提出“人人皆可为尧舜”,体现了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人们的道德境界、智慧程度受后天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而不同。孟子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②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善端”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就可成为圣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善端”受到破坏,就会成为小人、恶人。因此,“善”的习得依靠教育,教育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存心养性”,即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二是“求放心”,即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恢复善良本性,找回丧失的“善端”。
③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是经过教育来扩充人性,进而达到国泰民安。
(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教育就是通过实现“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
(3)理想人格与修养学说。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和反求诸己。
(4)“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想达到深造自得的基本要求是要有正确的办法,深入学习和钻研,尤其主张独立思考和独自见解,不轻信、不盲从,要求读书不拘于文字表层的意思,而应通过思考,去体会深层意蕴,总之,学习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上升到理性思维,孟子强调理性思维。
(5)孟子教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①深人学习和钻研,独立思考和独自见解,不轻信、不盲从;②读书不拘于文字表层的意思,而应通过思考去体会深层意蕴;③学习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上升到理性思维。
2.论述人本主义与认知派有意义学习的思想。
【答】(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3)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①全神贯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部分)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自发自动。学习是自发的,探索和求知是学习者内在的愿望。
③全面发展。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
④自我评价。学生自己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
(4)罗杰斯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不同。罗杰斯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奥苏伯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3.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见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真题)
4.论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