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5-26 17:41:01  |  关键词:

  •  
  •  
  •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名词解释

1.问题发现学习法(见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德育(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新教育运动(见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酝酿效应

【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的。

6.行动研究主义(见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特征。

【答】(1)准确简明和富有示范性。教师传授知识,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性和示范性,用值得学习的、仿效的准确、简洁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2)通俗生动和富有幽默感。教师能把某些概括性强的语言表述得明确、具体、通俗些,让学生一听就懂;尽量用直观性强的语言,同时,语言要幽默。

(3)富有条理性和层次感。思维具有连贯性,表达思想的语言自然要求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师语言表达也应有所不同,要体现出教师语言的层次感。

2.简述课程设计的原则。

【答】(1)整体化原则: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规划,对时间、内容、总体目标都要有全面的规划,课与课之间应当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各自游离。

(2)阶段性原则:对整体化的目标,应当阶段化,使得目标更加的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3)个性化原则:课程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不同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主动性。

3.简述新文化运动前后的实用主义。(见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分析论述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逻辑思维能力。

【答】(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行为动机,使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能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让学生完成手工作业,可以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独立思考完成。

②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把知识原原本本地标示出来,而应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提供丰富的工具教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认知功能低下的学生对新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提供独立学习和问题解决所必需的工具、自信心和动机。如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资料库、网页浏览等工具。

④教给学生解题思路,而不是答案。提倡进行解题思路总结,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教给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类推,无形中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①几何学有助于训练逻辑思维的发展。

②局部改变法,要求学生改变事物的局部结构或属性。

③棋盘法,要求学生使用方格式棋盘,做纵横交错的组合性思考。

④检核表法,要求核对事物的各种属性是否有任何改变的可能,并考虑如何改变。

⑤认同法,要求学生提出类似问题的已知解决办法。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直觉和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培养。

3.分析论述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论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见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