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见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2.课程标准(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教学评价(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德育过程(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5.《大教学论》(见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真题)
6.绅士教育(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见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迈克卡等人关于学习策略和内容的基本主张。(见2012年山西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见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2.试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见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论述《学记》中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论述专门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1)教育教学的原则。
①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求事先预计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治措施。
②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教育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
③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指学习内容要有先后顺序,要求教师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和逻辑结构来施教。
④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切磋研究,共同提高,既要专心学习,又能融入集体。
⑤长善救失原则: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⑥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引导学生,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⑦藏息相辅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
⑧教学相长原则:原指教师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后引申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教育教学的方法。
①讲解法:讲解应当语言简约而意思通达,义理微妙而说得精善,举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晓。
②问答法: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循着问题的内在逻辑;而答问则应随其所问,有针对性地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犹不及。
③练习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练习需要有规范,并且应逐步地进行。
4.试述《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及影响。(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