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5-28 15:06:00  |  关键词:

  •  
  •  
  •  

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教学(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3.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性善论(见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真题)

5.道德教育(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6.知识表征(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7.道尔顿制(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8.自我效能感(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9.精细加工策略(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答】从教育的基本规律来讲,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确立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人类的发展程度,这对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可能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因素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最终的决定作用,因而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②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关系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社会在培养人才时注重能力与智力的开发。注重个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成了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

③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教育目的的确立要根据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使教育对象得到更完全的发展,也要符合教育对象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需要、生活和个性。

2.简述教育、教学、智育之间的关系。(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社会本位论与个体本位论。(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见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简介: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伯尔于1963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基本观点: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6.简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论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