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教学目的(见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真题)
3.教学原则(见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4.“六艺”(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5.陶行知
【答】陶行知是中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6.产婆术(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7.导生制(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8.《国防教育法》(见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与制约。(见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这是进行德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教育。学生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必要研究和弄清每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道德教育。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品德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而进行德育有必要研究和弄清每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
4.简述有意义学习及其条件。(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简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及理论基础。
【答】(1)概念: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即“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指学生现有的身心成熟程度,后者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获得的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人的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所以,教学应该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教学要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3)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速度和水平等;另一方面,教学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决定着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
6.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原则。
【答】(1)协同性原则。人们在教育思想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与学习是一项广泛的社会活动。不仅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家庭中的父母以及社会上的各类人和事,都可能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主体性原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人格都反映了他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人格特点。
(3)活动性原则。人是作为社会的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在生产劳动中、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人格的社会属性。因此,进行个体的人格塑造要设法利用个体周围的社会力量,去培养个体的创造性人格特点。
(4)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原则。人格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者自尊、自爱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也必须坚持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原则。
(5)早期教育原则。早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和意志训练等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三、论述题
1.论述美育对教育的价值。
【答】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积极地推动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
(1)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教育本身就含有德育的内容,审美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思想。学校中的美育,要善于运用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教育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形成他们的道德品质,学生在美好的事物中体验美,而美好的情感正是高尚道德的基础。
(2)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美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艺术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人更深刻地探究和更完善地了解各种生活现象,唤起人的新的感情。
(3)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美育可以协调身体的发展,使体态匀称,形成有力的、熟练的、敏捷的、健美的动作。人体健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在一定意义上说体育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4)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树立新的社会风尚,对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2.举例说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答】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明显的差别,它的解决过程更主要的是一种“设计”过程,而不是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进行的系统的“解法搜寻”。乔纳森把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为以下环节:
(1)厘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①在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时,解决者常常首先要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②问题解决者要查明问题的实质。③在厘清问题时,问题解决者需要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
(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问题解决者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把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结合起来,看哪种理解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在确定了各种不同立场和理解方式之后,解决者就可以分别从这些立场和理解方式出发,看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这种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要寻找一种在各种方案中最为可取的解决方案。解决者要为自己确定的解法提供证据,用有力的、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所有问题解决都需要元认知监控,包括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计划、对理解状况的监察、对解法的评价等。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过程中,由于问题更为开放,更为复杂,监控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在实际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者需要认真监察问题解决的效果,看它能否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能否满足不同方面的要求,能否在给定的条件(如时间、经费、人力等)下解决问题,以及是否还有更有效、更便捷的解决方案等。
(7)调整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往往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针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反馈信息,解决者常常需要调整解决方案,或者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认为问题解决方法有效后,解决者还需要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从中获得问题解决的启示。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