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建构主义学习观"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1)知识观。知识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2)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有意识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面对新信息和新命题,学生都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即学习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
③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避免将教学看成知识的传递,而要将其视为知识处理和转换的过程。
(4)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所以,建构主义提倡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建构主义学习观",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