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民法精编题库》第一章:绪论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0-12-22 16:35:43  |  关键词: 333教育学综合 真题解析

  •  
  •  
  •  

《民法精编题库》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婚姻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有学者认为,前半句中的“子女”应当理解为“未成年子女”,“后半句中的子女”应当理解为“成年子女”。学者的这种解释方法属于(D)
A.文义解释    
B.体系解释   
C.扩张解释    
D.限缩解释
【解析】文义解释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中所使用的文字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方法。体系解释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即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联,确定其含义和内容的解释方法。扩张解释是指当民事法律规范的条文中所使用的文字、词语的文义过于狭窄,不足以涵盖立法者所欲调整的范围时,为符合立法本意,对文义进行扩张,将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的案件纳入调整范围的解释方法。限缩解释与扩大解释相反,是指当民事法律规范的条文中所使用的文字、词语的文义过于宽泛时,为符合立法本意,对文义进行限制,将不应适用的案件排除在外的解释方法。本题中,学者将“子女”的含义解释为“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都缩小了“子女”的含义,属于限缩解释。
 
2.下列关于民法性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民法是私法   
B.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C.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D.民法是义务法
【解析】民法的性质表现为五个方面:民法是私法;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民法是权利法;民法是实体法。因此本题选D。民法是权利法而不是义务法,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
 
3.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该原则是(D)
A.公平原则
B.城市信用原则
C.平等原则
D.绿色原则
【解析】《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民法总则》新增加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原则,D项正确。
 
4.《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属于民法渊源中的(B)
A.民事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解析】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有些规范是民事规范,属于民法的渊源。《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因此是行政法规,B项正确。
 
5.最初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法学家是(A)
A.乌尔比安
B.卢梭
C.奥斯丁
D.萨维尼
【解析】乌尔比安是古罗马著名法学家,首先提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A项正确。
 
6.民法的基本原则中,被誉为现代民法“霸王条款”的是(C)
A.平等原则
B.合法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自愿原则
【解析】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C项正确。
 
7.下列关于民法概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
B.英美法系国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C.我国已经完成民法典的编纂
D.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起源于罗马法
【解析】我国目前只完成了《民法总则》的制定与通过,尚未完成民法典的编纂,C项表述错误,ABD项表述正确。本题选C。
 
8.下列选项中,不适用我国民法的是(D)
A.在我国领海发生的合同纠纷
B.在我国驻外使馆发生的合同纠纷
C.我国飞机飞往美国途中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D.美国轮船在公海上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解析】我国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空、领水以及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应当视为我国领域的一切领域,例如我国的驻外使馆、领馆,我国在境外的船舶、飞机等。因此ABC项应适用我国民法。D项是美国轮船,且纠纷发生地是公海,不适用我国民法,本题选D。
 
9.下列选项中,应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B)
A.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
B.乙电脑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返还电脑,本人重金酬谢”
C.丙对女友书面承诺:“如我在北京找到工作,则陪你去美国玩”
D.丁作为志愿者,定期去养老院做帮工
【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A项中甲与税务部门之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由民法调整。B项中发布的悬赏广告,对乙具有法律约束力,在乙与拾得者之间产生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本题选B。
 
10.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依据规范的目的进行衡量,某一事实比法律所规定的事实更有适用的理由时,直接将该法律规定适用于该事实的法律解释方法是(D)
A.文义解释
B.目的解释
C.历史解释
D.当然解释
【解析】当然解释是指虽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依据规范的目的进行衡量,某一事实比法律所规定的事实更有适用的理由时,直接将法律规定适用于该事实的法律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通常称之为“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因此本题选D。
11.(2005年真题)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一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的产品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B)
A.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分析】本题考点为诚实信用原则。《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民法总则》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
 
12.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A)
A.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B.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
C.物权法
D.民法典
【分析】本题考点为民法的概念。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紧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 据此,BCD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故本题选A。
 
`13.作为民法渊源的非制定法主要包括(A)
A.民事习惯
B.行政法规
C.司法解释
D.案件批复意见
【分析】本题考点为民法的渊源。作为民法渊源的制定法主要包括: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非制定法主要包括民事习惯。习惯成为法律渊源必须是为人们所一体遵行,确信其为应当遵守的规范,并且不违反公序良俗。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14.关于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说法正确的是(A)
A.凡是地方各级政权机关所颁布的法规,只在该地区内发生法律效力
B.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以属人法为原则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的民事法规,不适用我国的驻外使馆、领馆、我国在境外的传播、飞机
D.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是指民法对那些人有法律效力
【分析】本题考点为民法的适用。民法的适用也称民法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何时、何地、对何人发生法律效力。民法的效力包括三个方面:(1)民法对人的效力,即指民法对哪些人有法律效力。(2)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即民事法律规范发生法律效力的起、止时间以及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3)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即指民法在什么地域内适用。凡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等中央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民事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空、领水,以及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应当视为我国领域的一切领域。例如我国的驻外使馆、领馆、我国在境外的船舶、飞机等。凡是地方各级政权机关所颁布的法规,只在该地区内发生法律效力,在其他地区不发生效力。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以属地法为原则,即凡是在中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活动,原则上都适用中国法。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15.我国《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该条规定的是(C)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绿色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分析】本题考点为绿色原则。《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符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原则是代际正义的要求,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牺牲未来的社会资源和环境。绿色原则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民事活动中民事责任承担的利益考量,应当符合绿色原则。《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绿色原则也是倡导性的原则规定,倡导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事主体应当选择低能耗、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故本题选C。
 
16.下列属于狭义的民法的是(B)
A.某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法论》
B.立法机关制定的民法典
C.《继承法》
D.民法学教授编写的民事法律汇编
【解析】广义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普通法和民事单行法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婚姻家庭法以及传统商法等。狭义民法仅指编篡成民法典的民事规范系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1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是(D)
A.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宣告某发明专利无效
B.替朋友庆祝生日
C.情侣之间的恋爱关系
D.离婚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归属发生争议
【解析】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A选项是行政行为。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18.下列不属于我国民法的渊源的是(B)
A.《民法总则》    B.民法判例
C.民事习惯     D司法解释
【解析】我国民法的渊源包括制定法和非制定法。制定法主要包括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国际条约等。非制定法主要包括民事习惯。民法判例不是我国民法的渊源,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19. 下列选项中属于私法的是(A)
A.合同法           B.行政诉讼法
C.刑法         D.宪法
【解析】民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民法是私法,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民事主体之间是平等主体的关系,国家介入也是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参与。将民法归入私法范畴,有助于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尽可能减少国家干预,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BCD选项都属于公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
 
20.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我国民法的是(C)
A.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区居住在我国境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C.居留在我国的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公民
D居留在我国的无国籍人
【解析】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和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都具有法律效力;(2)对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但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另外,我国民法中某些专门由中国公民、法人享有的权利,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法人不具有法律效力;(3)居住在外国的我国公民,原则上适用居住国的民法,而不适用我国民法。但是,依照我国法律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双边协定,或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我国认可的国际惯例,应当适用我国民法的,仍然适用我国民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21.下列不属于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D)
A.包租婆(公)与承租人之间签订租赁合同
B.王某去世后,其子女之间就遗产归属问题发生纠纷
C.委托人与受委托人之间发生著作权纠纷
D.赵某与交警部门就罚款数额发生纠纷
【解析】ABC选项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D选项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22.2017年3月20日,文某邀请华某在愚人节的那天去自己家做客,愚人节当天,华某特地盛装打扮前去赴会,却被文某告知之前的邀请只是开玩笑。华某一怒之下将文某告上法院。两人的关系属于(A)
A.好意施惠关系    B.身份关系
C.合同关系     D.侵权关系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立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关系。文某在邀请华某时不具有产生法律关系的意图,只是一种好意施惠,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平等原则内容的是(A)
A.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一律平等   
B.不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
C.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
D对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
【解析】平等原则的法律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l)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受性别、年龄、职业等差异的影响。民事主体的人格独立且完全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民事主体平等地参与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这就意味着民法主要是为民事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提供了机会,保障的是资格上的平等即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等即实质平等。(3)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合意来确定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避免一方当事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当事人。(4)民事主体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国家依法赋予受害主体平等的法律保护;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适用法律同一。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年龄和精神状况直接相联系,并非一律平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24.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标的和金额进行自由协商,体现的是民法的(C)
A.平等原则     B.公序良俗原则
C.自愿原则     D.公平原则
【解析】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按其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有权依其意愿自主作出决定,并对其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25.《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体现了民法的(D)
A.自愿原则     B.合法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平原则
【解析】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公平的理念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应当根据公平的理念处理民事纠纷。公平原则,是将市场经济活动中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的结果。这一原则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弥补法律漏洞有重要意义。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时,司法机关依据公平原则获得自由裁量权,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进行裁判,解决民事纠纷。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26.下列民法原则中被称为“帝王条款"的是(A)
A.诚实信用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合法原则
【解析】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民法将这一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的过程中维持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27.民法的(C)体现了代际正义的要求
A.公序良俗原则    B.公平原则
C.绿色原则        D.平等原则  
【解析】《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是代际正义的要求,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牺牲未来的社会资源和环境。绿色原则是《民法总则》的新增内容,也是考试分析的新增考点,应认真掌握。
 
28.通过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规范的意图进行民法解释的方法是(B)
A.体系解释        B.历史解释
C.目的解释        D.合宪性解释
【解析】民法解释的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合宪性解释、社会学解释、比较法解释等,考生应当掌握各种解释的具体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渊源的有(ABCD)
A.《宪法》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民事习惯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解析】民法的渊源包括制定法和非制定法,制定法主要包括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国际条约。非制定法主要包括民事习惯。B项是民事法律,D项是司法解释,ABCD都是民法的渊源,全选。
 
2.下列行为中,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的有(ABCD)
A.甲带领一群人堵塞政府大门
B.乙瞒着妻子与另一女子同居
C.丙偷盗单位财物,为了惩罚丙厂单位要求丙挂着“我是小偷”的牌子围绕办公楼跑三圈
D.丁是某加油站员工,加油站在未给其配备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要求其上岗工作
【解析】学者在理论上将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归纳为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违反两性道德准则的行为、射幸行为、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违反公共竞争的行为、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暴利的行为等。本题中,A项是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B项是危害家庭关系、违反两性道德准则的行为,C项是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D项中是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都是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ABCD全选。
 
3.下列社会关系中由我国民法调整的有(BC)
A.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B.乙雇用保洁员到自己家里打扫卫生
C.丙因与丈夫感情不和而离婚
D.丁因违法停车被处以罚款
【解析】甲与公安机关之间是不平等的主体,不由民法调整,A项不选。D项中丁与交警部门之间也不是平等的主体,不由民法调整,D项不选。B项在乙与保洁员之间产生劳务关系,C项受《婚姻法》调整,因此本题选BC。
 
4.我国采用广义的民法概念,其外延包括(ABCD)
A.民法通则
B.合同法
C.票据法
D.保险法
【分析】本题考点为民法的概念。所谓广义的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普通法和民事单行法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婚姻家庭法以及传统商法等。狭义的民法,仅指编繁成民法典的民事法律规范系统。我国采用广义的民法概念,将民法定位为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以及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故本题全选。
 
5.民法典的编纂模式主要有(AC)
A.罗马式
B.合一式
C.德国式
D.分立式
【分析】本题考点为民法的概念。法典是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将各项民事法律制度编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民法典的编纂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罗马式,即法学阶梯式;二是德国式,即潘德克吞式。故本题选AC。
6.民法的性质包括(ABCD)
A.民法是权利法
B.民法是私法
C.民法是实体法
D.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分析】本题考点为民法的性质。民法的性质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民法是私法。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利益说,二是意思说,三是主体说。民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民法是私法,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民事主体之间是平等主体的关系,国家介人也是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将民法归入私法范畴,有助于提侣当事人意思自治,尽可能减少国家干预,并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这主要是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性质归纳得出的。从历史发展看,民法始终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联系;从内容来看,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通关系。与此相适应,形成了由民事主体、物权、债权等制度组成的民法体系。(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存在的,一般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各种非政治领域。民法调整市民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加大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以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秩序。(4)民法是权利法。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从起源来看,民法就是为了对抗公权力的干预、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而产生的。民法体系的构建以权利为基本的逻辑起点,民法总则和民法分则都是围绕权利展开的。民法通过权利确认当事人的行为规则。民法通过救济手段确认权利。(5)民法是实体法。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相互间权利义务的实体内容。民法作为实体法.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民法作为行为规则具有确立交易规则和生活规则的功能,民法作为裁判规则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所要依循的准则。故本题全选。
 
7.民法解释的方法主要有(ABC)
A.文义解释
B.体系解释
C.历史解释
D.无权解释
【分析】本题考点为民法的解释。民法的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探求民事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其内容的活动。民法解释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合宪性解释、比较法解释、社会学解释等。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是依据解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这一标准对法律解释的分类,而非解释方法。故本题选ABC。
 
8.关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起源于罗马法
B.英美法系的国家只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C.我国采用的是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D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包括了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解析】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形式意义的民法起源于罗马法,并为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英美法系国家没有形式意义的民法,只有实质意义的民法,而且以判例为特点。我国于2017年3月颁布《民法总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BCD。
 
9.下列属干我国民法调整的人格关系的是(ABCD)
A.生命权            B.姓名权
C.名称权            D.荣誉权
【解析】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内容,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人格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人格利益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其中,名称权的主体是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身份关系是民事主体基于身份利益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民法上表现为配偶权、亲权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BCD。
 
10.我国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ABC)
A.继承关系      B.借贷关系
C.租赁关系      D.罚款关系
【解析】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以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D选项的罚款关系中的主体不是平等主体。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BC。
 
11.关于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C)
A.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基于人格或身份产生
B.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不具有财产性内容
C.民法保护人身关系的方式都是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
D.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中的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解析】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基于人格或身份而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虽然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是某些人身关系是财产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同时,对民事主体的人身权进行侵害会导致民事主体的财产损失。因此,对人身权进行法律保护的方式既有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也有赔偿损失等财产性的责任方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C。
 
12.关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CD)
A.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B.财产流转关系是财产归属关系的前提
C.财产归属关系是财产流转关系的发生根据
D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在利益方面都具有有偿性
【解析】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基本内容是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因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为获取利益而相互交换财产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归属关系与财产流转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是财产流转关系的前提,财产流转关系又常常是财产归属关系的发生根据。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在利益实现方面大多具有等价有偿的特点。但是,在坚持民事主体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赠与、借用等民事法律关系中不适用等价有偿原则也是法律所允许的。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CD。
 
13.下列社会关系属干民法调整范围的是( BD )
A.郭某和黄某因感情破裂而分手
B.郭某和黄某因感情破裂而离婚
C.李某和王某签订劳动合同
D.赵某和周某签订劳务合同
【解析】感情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因此不选A。劳动合同法在法硕联考的观点中属于社会法部门,因此不选C。本题的答案为BD。
 
14.下列选项可以作为我国民法渊源的是(ABCD)
A.民事习惯    B.地方政府规章
C.司法解释    D.国际条约
【解析】民事习惯经过国家的认可,就具有民法渊源的意义。规章属于我国民法渊源中的制定法渊源,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如司法解释和案件批复意见,也属于制定法渊源。国际条约对于我国国内的公民和法人也具有与国内法一样的效力。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BCD。
 
15.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的是(    AC)
A.法律        B.地方政府规章
C.行政法规    D.国务院部门规章
【解析】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C。
 
1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有(ABCD)
A.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B.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
C.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公平合理
D.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
【解析】A选项体现的是平等原则;B选项体现的是自愿原则;C选项体现的是公平原则;D选项体现的是合法原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BCD。
 
17.关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BC)
A.自愿原则是平等原则的前提,平等原则是自愿原则的体现
B.公平原则是自愿原则的必要补充,在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不符合等价有偿的利益关系并 不违背公平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民法中具有重要地位
D.合法原则是公序良俗原则的基础
【解析】自愿原则与平等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平等原则是自愿原则的前提,自愿原则是平等原则的体现。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意志,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受他方当事人意志的支配。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在现代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合法原则不是公序良俗原则的基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C。
 
18.下列法律属于我国民法的是(ABCD)
A.民法通则      B.民法总则
C.婚姻法            D.侵权责任法
【解析】我国采用广义的民法概念,将民法定位为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19.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包括(ABC)
A.指导功能      B.约束功能
C.补充功能      D.裁判功能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基本准则,是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包括指导、约束、补充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征。
【参考答案】(1)主体地位平等;(2)主体意思表示自由;(3)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基本内容是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4)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在利益实现方面大多具有有偿的特点。
 
  1. 简述自愿原则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1)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2)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就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达成合意;(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有权依其意愿自主作出决定,并对其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1. 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1)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诉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2)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3)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4.简述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参考答案】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贵贱、财富多寡、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其抽象人格都是平等的。
 (2)不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
 (3)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
 (4)对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在法律上,无论具体的人具有何种事实上的差异,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都给予平等保护。
 
5.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表现。
 【参考答案】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   
(2)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6.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参考答案】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功能。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突出表现在它的指导性。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有指导意义。
(2)约束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有约束力。
(3)补充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处于指导和统帅的地位,对于民事纠纷的解决具有补充作用。
 
7.简述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贵贱、财富多寡、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其抽象人格都是平等的。
 (2)不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
 (3)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
 (4)对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在法律上,无论具体的人具有何种事实上的差异,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都给予平等保护。
 
 8..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功能。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突出表现在它的指导性。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有指导意义。
(2)约束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有约束力。
(3)补充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处于指导和统帅的地位,对于民事纠纷的解决具有补充作用。
   
9.简述民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民法总则》第2条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规定具体包括:第一,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第二,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上述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中,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实际生活中人身关系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的人身关系都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基于人格或身份而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部、交换、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并非所有的财产关系都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以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10.简述公序良俗原则。
【答案】《民法总则》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包括政治的公序和经济的公序。政治的公序主要是保护同家和家庭的公共秩序。经济的公序包括指导的公序和保护的公序。在现代社会,指导的公序日渐式微,保护的公序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良俗,即善良风俗,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般道德或基本伦理要求。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具有维护社会一般利益以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学者在理论上将违反公序良俗行为类型归纳为:
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类型,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类型、违反两性道德准则的行为类型、射幸行为类型、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类型、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类型、违反公共竞争的行为类型、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暴利的行为类型等。
 
11.简述民法解释的必要性。
【答案】民法的解释,是指当民法规范不明确时,特定的解释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探求民事法律规范含义的活动。民法解释的必要性体现在:第一,法律必须通过解释才能适用。第二,通过梳理法条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弥补法律漏洞的需要。第三,法律解释也是法官创造性的适用法律,充分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
 
 
四、法条分析题
1.《民法总则》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如何理解本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参考答案】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法律禁止当事人背信弃义、擅自毁约的行为。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2.《民法总则》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请分析:
(1)本条规定的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什么原则?  
本条规定的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按其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自愿原则也即传统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2)该原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愿原则的法律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②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就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达成合意。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有权依其意愿自主作出决定,并对其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五、论述题
1.试论民法的性质。
民法的性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民法是私法。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利益说,二是意思说,三是主体说。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国家介人也是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参与,所以民法是私法。将民法归人私法范畴,有助于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尽可能减少国家干预,并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
(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这主要是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性质得出的。从历史的发展看,民法始终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联系;从内容来看,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通关系。与此相适应,形成了由民事主体、物权、债权等制度组成的民法体系。
(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对立存在的,一般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各种非政治领域。民法调整市民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加大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以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秩序。
(4)民法是权利法。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从起源来看,民法就是为了对抗公权力的干预、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而产生的。民法体系的构建以权利为基本的逻辑起点,民法通过权利确认当事人的行为规则,通过救济手段确认权利。
(5)民法是实体法。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相互间权利义务的实体内容。民法作为实体法,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民法作为行为规则具有确立交易规则和生活规则的功能,作为裁判规则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所要依据的准则。
 
2.试论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公序良俗原则。
根据《民法总则》第8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分为政治的公序和经济的公序。政治的公序主要是保护国家和家庭的公共秩序。经济的公序包括指导的公序和保护的公序。在现代社会,指导的公序日渐式微,保护的公序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良俗即善良风俗,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般道德或基本伦理要求。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具有维护社会一般利益以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民法规范的禁止性规定不可能涵盖一切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因而需要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处理民事案件。
学者在理论上将违反公序良俗行为类型归纳为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类型、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类型、违反两性道德准则的行为类型、射幸行为类型、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类型、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类型、违反公共竞争的行为类型、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暴利的行为类型等。
 
3.试论民法基本原则中的绿色原则。
    根据《民法总则》第9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符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原则是代际正义的要求,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牺牲未来的社会资源和环境。
    绿色原则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民事活动中民事责任承担的利益考量,应当符合绿色原则,在例如环境侵权等特殊侵权构成中基于绿色原则而确定其特殊的构成要件。
    《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绿色原则也是倡导性的原则规定,倡导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事主体应当选择低能耗、对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