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相关内容,为教育学学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311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一)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反思型认知方式,系列性和整体性等方面。不管个体偏爱哪种认知方式,它们都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赫尔曼·维特金的研究)
分类依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所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对比
类型参照物知觉方式学习动机感兴趣的学科
场独立型内部参照
(主体感觉)善于分析的知觉内部动机、独立学习自然学科
场依存型外部参照
(客观事物)非分析、笼统的整体知觉外部动机、易受暗示社会学科
2.冲动型与反思型(杰罗姆·卡根)
分类依据:概念速度,即信息加工,形成假设,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类型反应速度反应准确率反应态度问题分析
冲动型快低冲动整体性把握
反思型慢高小心谨慎细节性分析
3.系列性和整体性
采取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倾向于对整个问题将涉及到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要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视野较宽。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学生,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十分重视逻辑顺序。这两种策略是学生思维方式与问题解决方式表现出来的...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教育学学硕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