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6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意识与注意”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报班辅导问题可咨询右下角客服老师。
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意识与注意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在人们将注意集中于特定事物或活动时,通常也包含了无意识的过程。
另一方面,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意识控制,而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无意识的。
(二)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对比过滤器理论与衰减理论的异同
共同点:①两种理论都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②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不同点:过滤器理论强调过滤器的工作方式遵循“全或无”的原则,而衰减理论强调信息过过滤装置时只是受到衰减,在达到兴奋阈限时仍可被识别。
2.对比知觉选择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
知觉选择模型包括: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
反应选择模型为后期选择理论。
共同点:两种模型都强调选择机制的存在。
不同点:注意选择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不是所有的输入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而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与反应之间,凡是进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一部分信息才可引起反应。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6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意识与注意”,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规划辅导问题可联系180037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