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6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课堂纪律的管理”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报班辅导问题可咨询右下角客服老师。
课堂纪律的管理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1、课堂纪律的概念——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课堂纪律的类型——根据课堂纪律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规定限制、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创设。而体贴则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1、课堂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
(2)课堂常规的建立
(3)学生座位的分配
2、课堂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等三种类型。
(2)课程表的编制
(3)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1、问题行为的性质
1)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问题行为的类型——心理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有人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还有的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的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
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6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课堂纪律的管理”,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规划辅导问题可联系180037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