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8-31 14:07:29  |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  
  •  
  •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答】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创办初期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在课程设置上,重西学与西艺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方面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它既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2.生活教育

【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开展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意思首先,生活即教育,指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其次,社会即学校,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和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最后,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3.贝尔-兰卡斯特制

【答】贝尔-兰卡斯特制又称导生制,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卡斯特所创。其目的是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匮乏的问题。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导生的数量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

4.知识表征

【答】知识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信息甚至某个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个体一旦获得知识,就会在头脑中用某种形式和方式来代表其意义,把它储存起来。陈述性知识往往以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象或图式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表征有时也可能以图式表征。例如我们说到小鸟,我们头脑中就会浮现出鸟的形象,知道鸟有翅膀、能飞行、有羽毛,甚至意识到鸟的叫声。这就是表征。

5.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即把学业看成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属于一种外部动机。

6.恩物

【答】恩物是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用具。其中真正的恩物应当满足三个条件:(1既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每种恩物既应包含前面的恩物,又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即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序的整体。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首先,教育通过宣传科学文化思想,提高人的民主观念,使公众具有民主意识。其次,教育不仅能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而且能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它是使政治走向民主化的助推器。最后,教育民主化本身就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教育能够利用社会上的一切宣传机构和媒体,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造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对社会公民产生影响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也是确保把他们培养成国家公民的过程。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教育进行。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1)我国教育目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精神实质是

培养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明确规定,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型的劳动者。

坚持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我国教育方针在人才规格上提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正是在于说明这一全面要求。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社会主义要求人人都应成为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劳动者,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

培养独立个性。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注重培养人的独立个性,注重发挥、调动人的主体性。

3.简述课程多样化的内涵。

【答】1内涵。

课程的多样化主要是指课程应当广泛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与需求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的选择与诉求。

2)课程多样化的作用。

有助于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尊重不同地区、群体与个人的差异、特色及其对教育与课程的追求有助于肯定各方面的独特价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进社会的民主、公平,促使社会与个人都能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多样化,一味照顾各方面的局部利益。这样不仅会造成课程的繁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削弱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要适当地处理好课程的一元化和多样化的矛盾。

4.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内涵。

启发性教学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善于运用发人深思的提问,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以便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人。在启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也不能启而不发,要善于与学生探讨。

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点和启发,再组织交流或讨论。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提高兴趣。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

发扬教学民主。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论述

1.试评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答】1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

一是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二是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2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孔子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孔子把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并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教育作用包括对社会和对个人两方面。a.对社会的作用庶、富、教”;b.对个人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对象方面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以入学。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扩大了教育对象,顺应了历史潮流。

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培养的是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教学思想在教育内容上,孔子承袭了西周的传统六艺教育,传授的教材为六经”;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由博返约等方法。

道德教育思想。孔子以作为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原则为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关于教师的论述。他认为身为教师应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教师要尽职尽责、爱护学生,还要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3评价。

积极影响孔子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和个人作用的肯定,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打破了贵族子弟对受教育权的垄断,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上的独到见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同时还给人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成为教育史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消极影响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无法超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从其教育内容中看出,其思想中明显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

2.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答】1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意义。

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又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学生逐步培养成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实践的主体。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发挥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

2)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自我期望能力,是个体设定自我发展愿景的能力。它是自我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动力。

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体对自我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评判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觉调节、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是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机制。

3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又从他律发展到自律。教师应该依据这一规律,在实际中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期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3.评述韦纳的动机理论。

【答】1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于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2)他把这六个因素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依据这三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3)在这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影响其以后的成就行为。

4.1)该材料作者及其基本情况。

2)该材料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3)该作者其他主要的教育观念。

【答】1这一思想是杜威提出的。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其教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教育著作,其他代表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等。

杜威系哲学出身,后在多所大学从事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研究,并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践。

杜威教学研究的特点表现为一是不限于教育理论的研究,二是关注社会问题。

杜威的教育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杜威的主要观点包括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论和道德教育理论。

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教育的无目的论,也就是教育即生长的观点。

教育的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教育的社会性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过程以内的目的并不否定教育的社会作用和社会目的。相反,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而教育的社会目的就是改造社会、完善民主。民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要求。

评价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然而,他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是片面的。

3)杜威其他主要的教育观念。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